一河一策,逐河實現治污達標

  從2015年1月的21個劣Ⅴ類水質斷面,到2015年7月的11個,再到年底僅剩1個,數字縮減的背后,是“一河一策”的持續推進,是“治用保”的不斷完善,是環保資金的大力投入,是治污項目的快速建設。

  2015年4月和10月,山東省兩次召開全省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現場會,對消除劣Ⅴ類水體工作進行專題部署,并先后在濟南、青島等市分片、分流域召開專題調度會和推進會。

  山東省環保廳副廳長葛為硯多次在會上強調,部分斷面水質不達標或水質不穩定,歸根到底還是“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不完善造成的。因此,各市要把完善“治用保”體系作為治本之策。

  為加強對各市的技術指導,山東省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則,組織濟南、東營、濱州、青島4市的16個縣(市、區)制定了水質達標實施方案,圍繞“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有針對性地梳理、提煉了126個治污項目,涉及總投資38.7億元。

  同時,山東省組織有關高校、科研院所組成專家組,對有關市、縣(市、區)進行了現場踏勘,對斷面水質達標形勢和治污項目可行性進行了論證評審,進一步增強方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東營市堅持全面根治、“一河一策”、切實可行3原則對每條河流逐一制定了水污染治理方案,從源頭到河尾全過程梳理,對污水處理廠、截污管線、雨污分流管網及泵站、生態濕地、河流節制閘、河流清淤疏浚、生態補水等相關工程進行全方位安排。

  按照“干線、支流一起抓,省控、市控一起治”的要求,東營市逐一研究完善省控、市控河流水質達標治理方案,完善后的方案全部由市和縣(區)政府以正式文件印發實施。每條河流的實施方案都做到工作目標、整治任務、責任分工、完成時限、保障措施“五個明確”。

  截至去年年底,東營市100項省控河流污染治理重點工程已完成96個,完成投資10.95億元,新建成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7處,實施河道清淤192.2公里,整治污水直排口269個,全市9個省控河流斷面全部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

  2015年3月,棗莊市房莊河東田陳斷面水質COD超標1.93倍、氨氮超標3.45倍,被通報。棗莊市將分散排入河道的生活污水抽至山東大宗生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污水處理站處理,處理后的水全部用于洗煤和電廠涼水塔,有效解決了這一斷面水質超標問題。

  棗莊市按照“治用保”綜合治污體系建設要求,本著“一河一策”的原則,對全市省控重點河流逐一制定河流斷面水質達標實施方案,共梳理出102項問題,逐一銷號,嚴格落實各項措施,確保了列入國控、省控7條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要求。

  2015年6月,臨沂市蘭山區祊河角沂斷面COD超標1.53倍,被省環保廳通報。臨沂市環保局立即啟動應急程序,啟動從嚴限批,開展督促整改落實工作,短期內有效消除了水質超標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