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督導,信息公開全民監督
為便于公眾了解消除劣Ⅴ類水體工作進展情況,山東省環保廳積極推進信息公開,通過官方網站等傳統媒體與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實時發布工作動態,引導公眾參與。
在山東環境網站上,省環保廳專門開辟了“省控重點河流水質狀況發布”和“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工作進展情況月通報”兩個專欄,督促各市落實治污舉措。
對不達標和水質波動斷面,山東省要求有關市每天進行一次加密監測,及時研判達標形勢,定時報送監測數據。同時,將消除劣Ⅴ類水體納入“超標即應急”機制,一旦水質超標,立即啟動應急機制。
對于部分斷面長期超標、久拖不決的問題,山東省環保廳組織對14個斷面開展獨立調查,沿河徒步排查污染源和入河直排口,幫助有關市、縣(市、區)分清污染責任,理順治污思路,明確治污措施。
為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山東省按照《山東省污水排放口環境信息公開技術規范》,督促629家省控涉水企業全部完成排污口改造。
記者走訪德州、棗莊、臨沂等市多家企業看到,這些企業有的直接將排污口設在廠外,有的改建了柵欄式圍墻,還有的在大門口等位置設置了大型電子顯示屏,實時顯示環保動態和水質數據。
臨沂、德州、濰坊、棗莊等市大力推行河長制,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在河道醒目位置設置了河長公示牌,接受公眾監督。
對典型環境違法案件,山東省加大曝光力度。2015年上半年,濱州、東營等市部分入管網企業預處理廢水不達標,嚴重影響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針對這一問題,省環保廳篩選了一批污水處理廠和入管網企業超標案件進行曝光,打擊一案、震懾一片。
記者從山東省環保廳了解到,2015年,山東省在平均降水量比歷年同期偏少15%、汛期降水量為2003年以來最少的背景下,省控重點河流COD和氨氮平均濃度分別為23.7mg/L和0.91mg/L,分別比2014年同期改善了2.4%和5.8%。
為鞏固提升省控重點河流消除劣Ⅴ類水體治污成果,山東省將2016年作為省控河流消除劣Ⅴ類水體鞏固提升年,發揚“釘釘子”精神,將消除劣Ⅴ類水體目標納入“超標即應急”工作機制,繼續督促有關市深化治污措施,鞏固現有治污成果。
針對濟南市小清河辛豐莊斷面尚未全面達標的問題,繼續跟進督查、督辦,督促濟南市落實好《水質達標方案》,加快污水處理廠擴容改造工程建設,盡快實現斷面水質達標。
針對菏澤、德州、聊城等市部分斷面水質波動的問題,山東省環保廳將組織開展獨立調查,繼續采取通報、限批、約談、掛牌督辦等綜合性措施,打好組合拳,督促有關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
山東省環保廳副廳長董秀娟告訴記者,去年底,省政府正式同意印發了《山東省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提出了2020年、2030年和本世紀中葉跨越35年的全省水環境質量改善和水生態系統恢復目標,確定了三大類、10項重點任務,提出了六大類、15項保障措施,推動實施方案落實。
山東省提出,力爭到2020年,省控重點河流基本恢復水環境功能,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全省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明顯提高,以高耗水、高污染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方式明顯轉變。到2030年,省控重點河流全面恢復水環境功能,水環境風險得到控制,水環境生態系統基本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