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電網濟南供電公司的限電通知。(記者 王宗陽 攝)

誠基中心二次加壓供水實行“三班倒”,這意味著每天居民享受的供水時間只有8小時。(記者 王宗陽 攝)

誠基中心電梯長期只開1部,業主因此對物業意見很大。(記者 王宗陽 攝)

誠基中心“欠電”問題背后,還存在車輛亂停放、垃圾多等一系列小區管理問題。(記者 王宗陽 攝)

無奈之下,一些誠基中心商鋪自己發電機發電。(記者 王宗陽 攝)
如果有一天,你早上睡醒后發現家里的水、電、網絡信號全部“消失”,此時你會不會有點兒抓狂?5月5日一早,這個怪事在濟南誠基中心蔓延開來。原因是該小區去年8月至今,已拖欠國家電網濟南供電公司高達207萬的電費。供電公司對該小區的公共用電負荷強制削減了50%。
截至5月12日,“缺電少水”的日子已持續了一周,但業主們依然沒有看到問題解決的希望。小區“臟亂差”問題嚴重,物業服務質量每況愈下,業主對物業很火大;業主物業費繳費率不到20%,沒錢交電費,物業很委屈。交房6年了,這個地處濟南黃金地段所謂的高檔小區,其物業管理仍然沒走出“破罐破摔”的惡性循環。
問題的根源出在哪里?業主和物業各自又有哪些期盼?當前斷電限水等困擾小區幾千戶居民生活的難題誰來接盤?大眾網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小區探訪:
誠基中心持續斷電,現每天供8小時水
“5月5日早上9點30分,誠基中心全斷電了,網絡和電視信號沒了,而且無法二次加壓,水也沒了!”5月6日,大眾網記者前往濟南誠基中心采訪時,誠基中心22號樓和4號樓的樓長王茂英憤怒地說。
咋回事?王茂英與小區6號樓的業主喬曉龍一同對大眾網記者講述了當時的情況:5月5日上午9點30分,小區全部停電;10點,商鋪的業主十分氣憤,首先堵住了大門;11點30分,通道終于打開,物業與業主代表商量,先供電進行二次加壓供水;下午2點,小區供上了水;晚點7點,水又停了。
記者采訪得知,5月6日上午,小區業主家中暫時恢復了供電,但商鋪中還是一片漆黑,有人無奈地使用小型發電機解燃眉之急。當天中午11點,幾十位氣憤地商鋪和小區業主,堵在了誠基中心物業辦公室門口討說法。
一位商鋪業主激動地說,他們商鋪業主與小區業主自己交電費還不一樣,他們的電費是預交給物業。已經交了錢, 怎能“說斷就斷”?此外,這次斷電突然,大伙沒有準備。在商鋪中做餐飲的損失慘重,因為冰箱冰柜沒法用了。由于天熱,一位業主一天扔掉了冰柜中的100斤變質水餃。他們要求物業在第一時間恢復供電,并賠償損失。
此后的幾天,憤怒的業主又多次來到物業公司討說法,但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目前,小區各居民樓供水供電依然要實行“三班倒”,這也意味居民每天享受供水的時間只有8小時。
記者調查:
憑啥斷電?原因是小區欠了207萬“公共電費”
隨后,大眾網記者采訪了該小區的物業公司——誠建物業公司的張震經理。張震解釋說,此次斷電是因為小區欠了供電公司207萬元的公建設施電費,供電公司 “限電”,用電負荷降低到平時的百分之五十。按照張震的說法,物業方面是不得已,因為他們要“考量整個小區的用電”。
事情是否屬實?隨后,大眾網記者采訪了國家電網濟南供電公司的相關工作人員,確實如小區物業所言,今年4月26日,供電公司曾給歷下區文化東路街道辦事處發函,稱誠基中心公建設施已拖欠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的電費,共計207.37萬元。他們根據《電力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會在5月5日對公建設施進行限電。
記者了解到,誠基中心小區用電分兩部分:其中6139戶居民業主用電已實現一戶一表,是自己交電費。另外,電梯、消防、供暖等小區公用附屬設施和商鋪屬于公建設施,欠下的207萬就屬于這部分電費。過去,誠基中心的物業是長城物業集團,自2015年11月18日起,由濟南誠建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接手。供電部門說,兩個物業都有欠費,他們多次上門找到兩個物業催收拖欠電費但至今無果,不得已只能采取“強硬措施”。而這次他們是壓限小區公建設施用電正常負荷的50%,如果此舉還沒有效果,下一步還將繼續壓減電荷。
斷電背后:
公共電費本包含在物業費中,可小區繳費率不足20%!
大眾網記者了解到,按照有關規定,業主繳納的物業費中本該包含了電梯、公共照明、設施維護等公建設施電費。為何在不到1年的時間里,誠基中心的公共電費賬單能多達207萬元?此外,大眾網記者采訪法律人士了解到,供電是供電部門基于與業主之間合同關系而履行的供應商品的義務,業主根據供應合同的約定,應該交納電費。如果業主不按時交納電費,只有供電部門可以采取停電的措施。
對此,張震稱他們經過測算確定,因為供電部門對小區進行了限電,所以,如果物業公司不對小區限電依然正常供電的話,就會造成整個小區電力故障,因此各單元要實行輪流供電。而對于商鋪來說,每天只能保證供電在5個小時左右。
關于207萬的“巨額電費”問題,張震稱他們的欠款是150萬左右。這是因為長期以來,誠基中心物業費繳費率還不足20%,他們一直在墊公共電費,已經墊不起了。他希望在供電部門的限電下,業主能盡快繳納物業費。他們有了物業費,才能與供電部門談判,爭取盡快恢復供電。
然而,不少業主們卻氣憤地說,他們并不是故意不交物業費,只是因為小區物業管理太差,與每平米2.4元的高收費不匹配。另外,誠基交房這6年來,問題一籮筐,始終不解決。“我們憑啥交了物業費再當冤大頭?”
深層原因:
四大亂象六年未除,致矛盾集中爆發
亂象1:房價跳水,開發商坑人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山東誠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于2006年7月在山東濟南登記注冊,經營范圍為房地產開發、經營、房地產中介、房屋租賃和車位租賃等業務。2008年1月6日,誠基中心一期開盤銷售,當天簽約客戶就達300多戶,在濟南,一度有“買誠基房子能賺錢”的跟風大潮。
然而,誠基中心卻并未像很多業主當初購買時期待的那樣“一路上漲”。由于被曝出房子質量、規劃等存在問題,時間僅僅過去一年,誠基中心二期開盤時的房價大幅縮水30%左右,這在當時的濟南地產市場實屬罕見。不得已,在誠基中心公布二期價格的同時,一期部分業主第一次走上維權之路,甚至在售樓中心打出“誠基不誠信,濟南人不要上當”的橫幅。
此后的幾年,誠基中心問題不斷、房價不升反降。
2014年10月12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了江蘇省委原常委、秘書長趙少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調查的消息,而其子趙晉也被曝出于今年7月份被帶走。其問題都指向了濟南的誠基中心項目。
2014年12月18日晚,山東省委原常委、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因涉嫌嚴重違法違紀,被帶走調查的新聞傳出。作為山東省十八大后第一位落馬的省部級官員,王敏的落馬原因也與濟南市“最牛違建”誠基中心密切相關。
得知這個消息,業主喜憂參半。他們不知道,誠基的問題是否會因此得到重視并解決。
亂象2:沒雙氣、沒車位、消防通道被堵……硬件堪憂
2010年12月10日,誠基中心剛交房不久。當天上午,誠基中心門前數十輛轎車被長城物業的保安排成人墻黨在小區門外,原因就是這些車輛沒有誠基中心小區的停車位。隨后,和平路徹底癱瘓。
當時,誠基中心有近4000戶居民,而車位僅有400個左右,業主隨意停車,堵住了消防通道,導致物業被罰款,惱怒的長城物業最終把怨氣撒在了業主身上。
然而,這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最終也釀成了慘劇。2011年年12月6日中午,誠基中心一期21號樓發生火災,并最終導致兩人死亡。因為21號樓處于一期最里面的位置,業主亂停車占據了消防通道,不僅消防車很難進入火災現場,連救護車也只能停靠在和平路上。
2011年10月20日,誠基中心爆發了最大規模的維權行動,業主把和平路堵得水泄不通。問題同樣是硬件設施問題——誠基中心一直沒有暖氣、煤氣,小區的南門通道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業主們再次阻斷了門口的和平路,要求開發商答復。
最終迫于壓力,開發商同意解決接通煤氣、增加并改善小區安全通道、電梯維修、施工遺留問題、小區安全及學區房,但是對于供熱、房產證辦理緩慢及小區北門開通問題,當時開發商稱無法解決。
亂象3:亂改規劃,業主吃了“暗虧”
大眾網記者了解到,起初不少業主來誠基買房,是沖著誠基中心五米多層高、復式結構來的。開發商加個隔層,相當于兩層,算下來價格也就每平七八千元,這比周圍的樓盤都要便宜。然而其中有貓膩——因為如此一來,樓盤的容積率就被更改變大,影響了居住的舒適度。
提起現在的房子,一位業主忍不住向大眾網記者抱怨“太密了!太密了!”由于小區樓間距太近,也嚴重影響采光。《山東省住宅建筑設計標準》規定,住宅間距必須保證每套住宅冬至日有不小于1小時的滿窗日照。但有業主稱,誠基有的樓是環繞式的,房子唯一的窗戶是朝內的,一天到晚都見不到陽光,有時候白天也要開燈。
記者注意到,或是出于加強采光的原因,開發商把樓體設計成了金黃色的落地窗。但樓間距太近,讓許多業主沒有安全感,回家后要趕緊把窗簾拉上。
由于開發商亂改規劃,商鋪的業主也吃了“暗虧”。 商業廣場被開發商改造后,商鋪存在很多問題,有幾家大型連鎖餐飲、電影院想入駐,但消防不合格,這些商家最后都沒來成。而這讓誠基的商業廣場陷入一種惡性循環。越是沒人開,越是冷清。如今,通往商業廣場的電梯布滿灰塵,偌大的樓里黑乎乎一片。小區與商鋪業主都享受不到好的物業服務,越來越多的人拒交物業費。
亂象4:小區“臟亂差”、業主拒繳費、物業難作為——惡性循環
“誠基中心6年來積攢的矛盾問題很復雜,就算現在部分業主繳納了物業費,小區也很難在短時間改觀。”在大眾網記者的采訪中,多位小區業主、物業人員與法律人士都坦言“物業之困”是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大眾網記者采訪了解到,小區2010年交房到2015年11月,一直是由長城物業來服務。從2011年開始,小區就顯現出車輛亂停放、垃圾多等問題。慢慢的,一些業主開始拒交物業費,與長城物業的矛盾越來越深。直到2015年下半年,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誠基中心業委會辭退了長城物業公司,但卻留下一地爛攤子。
2015年11月18日,新物業公司誠建物業入駐了誠基中心。然而,此時小區積弊依舊,且業主拒交物業費成了風氣,誠建物業并未使小區“臟亂差”得到改觀。而此時誠基中心居民在7000戶左右,有2萬人之多,小區沒有門禁,垃圾多,電梯只開1部的矛盾更加尖銳。在采訪誠建物業公司的張震經理時,他甚至向大眾網記者直言:“問題不僅如此,我們都無從下手……”
有業內人士指出,誠基斷電,看似只是收不齊物業費導致的“欠電”問題,而根上的問題在于小區規劃和管理的問題。這么一個小區,達到7000戶的密度,物業管理難度可想而知。小區業主希望享受更好更專業的服務,可是物業是企業,賠錢是沒有人能干好的,在這個問題上,雙方都有責任,要交流談判,用“堵”和“斷”的方式無法解決問題。
對此,有法律人士建議,小區的物業服務應該有具體章程。本著解決問題的態度,業主們應該團結起來,形成具體的意見與物業公司談判。比如應當繳納多少物業費,具體又可以享受到怎樣的物業服務,不能把物業費“一逃了之”。作為物業公司,更應該拿出足夠的誠意,主動與業主對接,給予如何解決小區臟亂差問題具體的方案。
業主期盼:有關部門促成談判恢復供電!
5月12日,小區物業對外稱,最近不少業主開始繳納物業費,他們共籌措到40萬電費,經過與供電部門協商,即日起公共用電負荷上調10%。然而即便是這樣,各居民樓供水供電依然要實行“三班倒”,這也意味居民每天享受供水的時間只有8小時。
這樣的結果,業主依然難以滿意。
在大眾網記者加入的三個誠基中心業主群中,一份關于業主呼聲的文章被連續轉發,業主們希望,政府有關部門盡快組建誠基善后小組,協調各方盡快恢復居民日常水電供應,并牽頭促成小區業主、物業公司與供電公司的“三方談判”。同時,健全溝通渠道,通過12345專區或特設郵箱搜集業主反饋問題,并由善后小組督辦各項業務,并在合理的時間段進行定期公示。業主們還希望,政府有關部門立即督責物業服務到位,履行作為一級資質的物業服務公司的職責;加強街道、居委會和業委會以及物業公司對社區的管理,讓誠基中心永不再發生類似的斷電停水混亂事件,爭創文明團結和諧的先進社區。
部分業主愿意組織熱心業主,在物業服務達標的情況下,努力幫助物業收取物業費,并且對無論如何也不交物業費的居民采取必要的強制措施。
在采訪中,多數業主向記者感慨,誠基中心的問題由來已久,而供電供水關系到老百姓的生活需求,這樣弄實在“等不起”。王茂英說,我們希望能夠得到一個平等對話的機會,去協商物業費和電費的具體事宜,盡快恢復供電供水,也希望能推動解決誠基中心的這些歷史遺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