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趵突泉迎春花燈會:山東省濟南市一年一度的漢族民俗文化活動。作為傳統(tǒng)的燈會,趵突泉燈會歷史由來已久。在濟南一直流傳著“不到趵突泉觀燈不算過年”之說。濟南趵突泉迎春花燈會是一種漢族民俗文化,從大年初一開始拉開序幕。自唐玄宗定農(nóng)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以來,濟南趵突泉便有了元宵節(jié)放燈的習俗。千百年來,每年元宵節(jié)趵突泉的屋頂、樹上、水中、房內(nèi)燈燭各處皆是,還間雜以漢族民俗藝術(shù)表演。
-
周村芯子:山東省獨特的漢族民間表演藝術(shù)形式,是明清時期周村老藝人從高蹺和蠟燭燈臺得到啟發(fā),依靠發(fā)達的織機技術(shù)集體創(chuàng)造的。每年正月十三、十四和十五將會在周村上演三天。芯子起源于明清時期的周村,后傳至博山,嗣后又波及淄川、張店和臨淄等地,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歷史。周村芯子已被列入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
虎頭帽、虎頭鞋:虎頭帽以老虎為形象的虎頭帽,是漢族民間兒童服飾中比較典型的一種童帽樣式。它與虎頭鞋、虎圍嘴、虎面肚兜等成為兒童服裝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特色,這些以虎為形象的兒童服飾寓意深遠,深受中國傳統(tǒng)虎文化因素的影響。虎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自古以來就被用于象征軍人的勇敢和堅強,多用虎將、虎臣、虎士、虎賁、虎師、虎威、虎步、鷹揚虎視、燕頷虎須等詞語,讀上去就有一種不凡的氣勢。
-
海陽大秧歌:海陽大秧歌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舞蹈,屬于山東三大秧歌之一,是民間社火中的舞蹈部分,流行于山東半島南翼、黃海之濱的海陽市一帶。海陽大秧歌是一種集歌、舞、戲于一體的漢族民間藝術(shù)形式,它遍布海陽的十余處鄉(xiāng)鎮(zhèn),并輻射至周邊地區(qū)。海陽大秧歌歷史悠久,有著廣泛的群眾性和多種民間技藝的綜合表演。粗獷奔放、感情充沛、風趣幽默的表演風格著稱于世。
-
貼門神:孔府的門神與平民百姓家的門神大不一樣,最大的特點是文武門神都是帶官銜的。孔府中、西、東三路,有各式門300多道,所貼的門神也各不相同。大門、腰門及后作門,貼的是武門神。武門神多為“神荼郁壘”,是兩員正站立的大將,身穿鎧甲,頭戴紅纓盔,背插將帥旗,腰間佩劍,手執(zhí)長桿紫瓜錘,威武雄壯。近代,孔府六扇大門上也曾貼有秦瓊、尉遲恭、方相、朱雀等武官的彩像。二門及其他各門上則貼的是朝官打扮,手拿笏板和冠鹿的加官進祿、加官進壽等文門神。
-
楊家埠木版年畫:楊家埠木版年畫是流傳于山東省濰坊市楊家埠的一種民間版畫。其制作方法簡便,工藝精湛,色彩鮮艷,內(nèi)容豐富。楊家埠木版年畫按照農(nóng)民的思想要求、風俗信仰、審美觀點、生活需要逐步發(fā)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樸雅拙、簡明鮮艷的風格。它植根于民間,裝飾于節(jié)日,長期以來起著豐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它間接地記錄下中國民居和民間社會生活的情況,對于中國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膠東大餑餑:膠東大餑餑,漢族面食,古代時多用于祭祀,現(xiàn)在的膠東地區(qū)春節(jié)仍用于祭祖擺供,多產(chǎn)于山東的膠東半島。大約到了農(nóng)歷的臘月二十,各家就開始蒸大餑餑了,一直能持續(xù)到年根,每家都蒸上好多,一整個正月都不用做面食了。蒸大餑餑是膠東大年的重頭戲,另外還有各種面食,如圣蟲、豬頭、魚、如意、壽桃、團圓餅等,光聽這些名字,就知道它們的寓意了。講究一點的,還會用食用色素點染,很漂亮。
-
岱廟祈福:逛岱廟祈福迎春成了越來越多泰安人的過年首選,每年大年初一初二,岱廟都游人如織,祈福賞花燈、民間曲藝雜技、傳統(tǒng)戲曲表演……一系列廟會活動吸引八方百姓。泰山封禪大典每年在岱廟舉行封禪祈福盛宴。演員們扮演的帝王、皇后、文武百官等,共同為市民及游客共祈洪福,送上新春祝愿。初一初二岱廟免費開放,成千上萬的游客趕到岱廟,大紅燈籠、絹花花樹襯托出紅火的過年氛圍。
-
跑旱船:跑旱船是一種漢族民俗文化。跑時,表演者中有一名“艄公”劃槳引船,在前頭帶路,做出各種各樣的劃船動作。而乘船者在表演中,往往是走快速碎步,這樣能使船身保持平穩(wěn)的狀態(tài)前進,猶如在水面上漂動的船那樣,頗為形象地塑造出水面行船的情景。旱船多在鄉(xiāng)村農(nóng)民家中演出,每逢農(nóng)歷春節(jié),它要從農(nóng)歷正月初一活動到農(nóng)歷二月初二(龍?zhí)ь^節(jié)),它表演是為了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大吉大利。
-
掛門簽:臨沂郯城民間過年貼掛門簽的習俗由來已久,每逢新春佳節(jié),城鄉(xiāng)家家戶戶張貼大紅春聯(lián),并且在門楣下端水平粘貼一排五彩繽紛的門簽,迎風微微飄動,和春聯(lián)、門神交相輝映,與冰天雪地色調(diào)單一的自然環(huán)境形成了強烈對比,不僅象征著春天的到來,也散發(fā)出芬芳的鄉(xiāng)土氣息,給節(jié)日增添了喜氣洋洋的熱鬧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