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節期間,天津游客趙女士到山東濟南旅游,逛至泉城路,附近一條街的名稱讓她百思不得其解。“泉城路西頭有一條南北方向的街巷,叫鞭指巷,從常理來說,叫鞭子巷更講得通,希望你們幫忙詢問一下。”
10月9日上午,記者趕到鞭指巷,巷子入口處的路牌介紹了鞭指巷名稱的變遷。在清乾隆三十六年記載的《歷城縣志·地域考》中,這條街叫鞭子巷,到民國十三年《續修歷城縣志·地域考》時,鞭子巷被改稱為鞭指巷,一直延續至今。
鞭指巷北起雙忠祠街,南至泉城路,大約300米長,5米寬,鞭指巷的西側是綜合治理后的老房子,東側是新建的商業區紅尚坊。
住在鞭指巷的劉忠林今年88歲,一直居于此巷,這位耄耋老人對鞭指巷的歷史如數家珍。他告訴記者,鞭指巷是濟南為數不多的老街巷,巷子里保留著眾多四合院以及古建筑,北側還有著名的陳冕狀元府。
“鞭指巷原來叫鞭子巷,相傳,和濟南的剪子巷、篦子巷等具有經濟特色的老街一樣,古時鞭指巷有若干家制作和銷售鞭子的手工業作坊,因此,當地人稱它為‘鞭子巷’,后來乾隆皇帝路過此地,把鞭子巷改成了鞭指巷。”劉忠林說。
聽聞外地游客以及記者對鞭指巷名稱的疑惑,鞭指巷社區居委會書記李淑蓮熱心地說,據說,乾隆皇帝游歷濟南,騎馬路過此巷,覺得與眾不同,便手持馬鞭指向這條街巷,問眾臣:“有誰知道這條巷叫什么名字?”大臣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作答,只有紀曉嵐才思過人:“此巷為鞭指巷。”
李淑蓮說:“紀曉嵐既回答了皇帝的提問,又巧妙避免了欺君之嫌,眾人聽罷,不禁為紀曉嵐的回答喝彩,鞭指巷的名稱由此沿用下來。”
鞭指巷北側,有兩座器宇軒昂的門樓,門內分為前后兩院。據了解,此院原為清朝狀元陳冕的府邸,是濟南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居民居住。“鞭指巷之所以如此有名,除了名稱背后的傳說,還因為巷內有這座狀元府,鞭指巷因此顯得很貴氣。”李淑蓮最后說。(梁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