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蘭位于歐洲的西北部,當旅游大巴駛入這個王國時,眼前為之一亮,天上艷陽高照,漂浮著幾朵尋常罕見的雪白云朵,地上是廣袤的農田,田中時見翠綠的草坪,幾頭花白奶牛甩著尾巴,悠閑地吃著草,好一派恬靜的田園風光。但是,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汪洋。勤勞的荷蘭人硬是憑一股拼勁,一代代地在海水中筑堤壘壩,然后把海水一點點地舀淘排出,直到把它變成一塊塊的良田牧場。如此工程,使我想起了我們的“愚公移山”。他們不但種田放牧,還蓋了許多花棚,針對雨量充沛的天時,培育了種類繁多的花卉,以郁金香為主打品牌銷往世界。荷蘭人還根據本地風多的特色,制造了許多風力發電車,輪扇整天咿呀轉著,環保節能又雅觀,被人譽為“風車王國”。鑒于冬季日照少的特點,荷蘭人便在農閑時節,全家人開車直奔陽光充足的法國,在異域構建了自己的“荷蘭度假村”,直待來年春暖花開時,才重返故土辛勤耕耘。如此勤勞,聰慧和會生活,直令四方游者嘖嘖稱賞。
荷蘭的民俗文化村,更給人們展開了一幅奇美瑰麗、情趣盎然的畫卷:藍天,白云,迎風轉動的風車,波光粼粼的小河穿流田間,真美呀!微風習習,空氣清潤,深深吸一口,沁人心脾。走在蜿蜒的田間小路上,聽風車的微鳴,看魚兒的躍水,不由令人心生感慨:看人家的低碳環境,怡人風景,反思我們面臨的現實:何時我們不再用自己的廉價勞動和寶貴資源替一些發達國家作“加工廠”,用費力的勞作和污濁環境換取低附加值的利潤呢?民俗村的特色木鞋和奶酪更吸人眼球,工人師傅為我們現場表演了制鞋過程:一塊白色楊木,在機器上反復刨旋,幾分鐘就制出一只木鞋。而在過去靠手工要用幾個小時。鞋子的原料很濕,工人師傅用嘴一吹,一股水便吹了出來。加工好的木鞋胚子,晾干后經過潤色,就成了一雙雙五顏六色的漂亮的成品木鞋。它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為當地土地潮濕,人們穿上它能夠防滑保暖。商店柜臺上堆滿了大小各號木鞋,小的像花生米,只掛有一個小鑰匙鏈。我給孫女挑了一雙桔黃色的花紋木鞋,既可玩賞,又有鎖鑰,可作為儲錢罐。看那加工奶酪的作坊,整個屋子香味撲鼻,那如羊脂玉般的各種奶酪,游人盡管品嘗,而后高興地打開錢夾……
難忘啊,在荷蘭北海岸漫步時,低旋的海鷗會將你手中的面包魚片一掠叼走;難忘啊,在海邊的白色快餐廳里,服務員給你端上寫有廚師姓名的現烤魚蝦,使你放心地欣享海味;難忘啊,在景點暢游時,荷蘭攝影者給你拍下的最美的笑靨,出景點時已將照片掛于門口,你如喜好,即可付款,不買也一任自由……
郁金香的國度啊,真有其可品的香味。(姜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