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維多利亞港滿目的林立高樓和炫目霓虹,但連接香港島和九龍半島的交通工具,卻是從1888年就有之的天星小輪。雖然與周遭的繁華相比,天星小輪實在是顯得陳舊和簡陋,但它卻自顧自理直氣壯地在一派現(xiàn)代繁華中來去自如。
其實海底隧道巴士及跨海地鐵早已讓渡海變得更為便捷,但香港人民卻始終無法舍棄天星小輪,因為天星小輪價格相對低廉,沒有塞車的麻煩,而且守望維港百年的小輪,已經(jīng)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破損的桌椅,木質(zhì)的地板,塑料的雨棚,轟鳴的馬達(dá),人們對這一切都太熟悉了,這種簡陋卻樸素的環(huán)境讓他們覺得踏實。天星小輪現(xiàn)如今已不再只是交通工具,游客們也會來感受一下這種古董級的享受。更何況小輪還是欣賞維港夜景的最佳場所,坐在船上顧盼維港兩岸,猶如泛舟夢境,會生出很多的詩意。
[玻璃之城]中舒淇扮演的韻文,當(dāng)年抱著一壺糖水,揣著一個錄音機(jī)、一本《高爾基文集》,就是坐著天星小輪去看望因非法游行被抓入獄的港生。[生日快樂]中的小米也是坐著天星小輪,跑去與小南一起過生日。還有在那部叫[蘇絲黃的世界]的電影里,威廉·赫頓飾演的美國畫家和蘇絲黃在天星碼頭相遇,由尖沙咀搭天星小輪到中環(huán),一場蕩氣回腸的愛情就此展開。因為這部電影,破舊、低矮的天星碼頭成了香港人的愛情地標(biāo),很多年輕人都來碼頭等待偶遇、談情說愛、互許終生。
而對很多影迷來說,關(guān)于天星碼頭的記憶和情結(jié)還是要回到1977年。那年一個21歲的年輕人,搭著電車來到了天星碼頭,然后換天星小輪過海,再轉(zhuǎn)巴士到麗的電視臺參加一個歌唱比賽。當(dāng)時他身上只有問家里工人借的20塊錢,幸運的是他最終拿了第二名。這個年輕人就是張國榮,十多年后他紅透香港時,依然清晰記得當(dāng)年就是在天星碼頭開始朝夢想擺渡。2003年4月1日的下午,張國榮獨自駕著車又來到了天星碼頭,把車停泊在這里,然后步行至不遠(yuǎn)處的文華大酒店,把生命結(jié)束在了自己夢開始的地方。
維港即將在現(xiàn)代化的大潮下,“淘汰”掉所有舊的、破的、丑的,而變身為毫無瑕疵的華麗景觀。但如果說林立的高樓,是維港所代表的這個城市的華服,這些舊的、破的、丑的古物,卻才是城市安身立命的血脈。本雅明說過:現(xiàn)代人的感動,與其說在于“一見鐘情”,不如說在于“最后鐘情”。他好像是在嘲諷我們這些后知后覺的人,我們總是等到回憶的地點快要消失的時候才開始察覺和珍惜,總有一天,我們的記憶可能真的只能去電影里尋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