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謠所在的南靖縣地處高海撥山區,典型的南亞熱帶雨林氣候,使這里長年氣候溫潤,山多林茂,土壤肥沃,無霜期長,氣溫和降雨的垂直變化顯著,長年空氣清新、霧大露多,十分適宜茶樹的生長繁殖,自古就是閩南烏龍茶的傳統產區之一。據該縣縣志記載,早在明朝萬歷年間就有茶葉出產,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間,該縣書洋鎮生產的茶葉成為漳州茶廠部優特級品種原料。南靖茶葉主產區的海拔大部分在500米以上,最高達到800多米,正所謂“高山云霧出名茶”。茶葉品種也極為豐富,主要品種有毛蟹、鐵觀音、黃旦、本山、單樅和白芽奇蘭等十余種,堪稱閩南烏龍茶區的“品種園”。
土樓的高山茶是很有名的,來玩的人都會買上幾斤帶回去,游人們看重的就是這里綠色無污染的自然環境。茶場在高高的大山上,從土樓出發,盤上山路一直往上,走了近一個小時才到達山頂。在茶廠里品茶聊天,知道這里的農戶都以種茶為生,他們自己有茶山、有茶廠進行加工,主要茶葉都出口日本,小部分經過包裝批發到當地的旅游市場。云水謠的茶質優價平,賣得非常好。而且保證新鮮,一年四季他們都在采茶、制茶,除非特制的陳茶,否則絕沒有陳貨。每到采茶時節,采茶的大嬸就要忙著采、烘、焙、曬,最后還要挑揀雜枝雜葉。
農家自釀米酒是另一種吸引人的味道。在土樓大院里,一位大嬸正在用土蒸鍋釀酒,她一邊忙著往灶里添柴火,一邊打水。據大嬸介紹,地里的糧食吃不完,她們就拿來釀酒,村里人和游客都會來找她買很香很醇正的米酒。蒸鍋里滴出來的酒度數很高,有50幾度。大嬸說,釀酒要先把米洗干凈,加水泡一晚上,然后再洗干凈、濾干,用屜布鋪在蒸鍋上,把米平鋪上去再加蓋嚴實,然后蒸鍋里要加足夠的水,大火蒸25分鐘左右,把蒸好的米取出冷卻,加酒曲拌勻,最后放進大缸里發酵;大概一星期之后,還要進行第二次加發酵,20天后家釀米酒就大功告成告了。
云水謠的土樓農家菜,最主要的特色是材料取自于田園山間溪流的土特產。制作的手藝為農家手藝,食物的味道為淳樸厚重的土樓風味。土樓人家日常三餐,多數早晚喝粥,中午吃干飯。麥子在南方種得少,所以面條只有過年過節或招待客人時用。有時青黃不接之時,將剛收下的麥子磨成粗粉,做麥羹度日,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就很少這樣吃了。家家戶戶都能制作一些小菜,如生搓腌菜、生搓蘿卜子,爽脆味美,富有地方特色。還有豆醬、豆腐乳都是常見菜。大米還可以做粉干、缽糕、籠床糈之類。粉干以潔白嫩細、柔軟滑韌的特點聞名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