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去臺灣,或許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一些小夢想,或許是為了紀念自己最后的青春,或許只是為了品味一些小情調,或許是為了探尋自己不為人知的那第N個面孔,又或許沒有或許,只是想去,于是,帶著半空的箱子、準備滿載而歸的我,去了。
臺北每個人都是娃娃音
與我同行的還有三個姑娘,我們都是同齡人,同為“85后”,所以可能對這次旅行目的地的期許更加有共鳴。自由行就免不了要問路。臺北的每一個人似乎都是娃娃音,說話真的很“嗲”,“啊,真的嘛?”“啊!真的假的?!”“謝謝你哦!”這是臺北民眾的口頭語。初來乍到,大腦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十字路口那一排排神氣十足的摩托車車隊所驚醒。摩托車是臺灣同胞的主要出行工具之一,就像北京的自行車一樣普遍。
在臺北的第一晚,我們下榻的酒店在西門町商業圈里,入住時已經是晚上7點(我們是早上7點從北京出發的),但12小時路途顛簸所致的小疲憊絲毫抵不過我們對臺北的熱愛。于是,我們即刻放下行囊,駛向了我們在臺北的第一站——龍山寺。其實,來到龍山寺純屬誤打誤撞,本來,我們是想去看看電影《艋舺》中的大牌樓,沒想到,大牌樓沒找到,卻來到了這個圣賢之地。此時已是晚上9點,前來燒香祈福的人們絡繹不絕,整個龍山寺依然燈火通明。
離開龍山寺已是晚上10點,肚子開始叫了,臺灣的夜市文化早有耳聞,這次終于有機會嘗試下了。師大夜市、士林夜市、饒河夜市等在當地都是非常著名的,四方食客紛紛慕名而來。而就在龍山寺的對面,有個艋舺夜市,我們就在這里開始了臺灣之行的第一餐。
乘著開往“十分幸福”的列車 抓住青春的尾巴
自由行的好處就在于,我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何時出發就何時出發。但關鍵是,你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早上5點,我們被臺北傲嬌的晨曦照醒,開始規劃第一天的行程。
在臺灣旅游圖上,現有32條線路供游客選擇,4月30日,我們選擇了瑞芳—平溪—十分—侯硐—九份一線。因為這里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中沈佳宜和柯景騰一起放天燈許愿的地方;有梁朝偉主演的電影《悲情城市》拍攝地;有曾經興盛一時的昇平戲院;有傳說中宮崎駿千與千尋里面湯婆婆店的原型阿妹茶樓;有不準狗狗入內的貓村;還有開往“十分幸福”的列車。
九份的夜色讓人沉醉。晚上7點,我們四個女生坐在九份的山頂,吃著芋圓,等待著夜幕慢慢降臨,看著點點星光亮起,遠處傳來張惠妹的歌聲,那份悠然自得、放空自己的感覺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