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
賽龍舟是鳳凰古城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至今還保存著這種老的傳統形式,展示民族精髓,是沈從文先生《邊城》的再現,體現邊遠民眾淳樸中所包含的豪邁和野性。
賽龍舟也是湘鄂渝黔四省邊區最大的體育盛事,比賽場地在鳳凰古城沱江回龍閣繁華地段,現場觀眾在十萬人次以上,參賽隊伍有數十支,且年年在增加,比賽實行淘汰制,是湖南和周邊地區媒體屆時報道的熱點賽事。參賽隊多來自于民間,鳳凰龍舟與眾不同,參賽者是站著劃船,與國際皮劃艇姿勢相類,爆發力強,速度快,四五百米的賽道在2分鐘左右即到終點,數十只船槳整齊劃一,龍舟如飛而行,蔚為壯觀。端午佳節在湖南鳳凰劃龍舟,絕對稱得上是“龍飛鳳舞”。
值得一提的是,從10年開始,為紀念一代文豪沈從文,鳳凰古城將定期在龍舟賽后舉辦“搶鳳凰”大賽!皳岠P凰”是神秘湘西最為獨特的民俗,而世間卻并沒有龍、鳳這樣傳說中的神物,正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蛇代表龍、貓代表虎一般,“鳳凰”不過也就是湘西本地十分漂亮而又味道鮮美的鴨子。每年的端午節前后,本地人會擇日從虹橋、吊腳樓甚至船上扔出很多的鴨子,這里 的傳統是搶到的鴨子歸自己,晚上的美味鴨大餐就有了,在沈從文先生的《邊城》當中,翠翠就是在“搶鳳凰”的過程中邂逅了勇敢英俊的心上人儺送。
端午節假時期,前往鳳凰,在沱江邊的土家吊腳樓,看龍舟賽手的熱血爭先,聆聽岸邊看客們的激情吶喊,在笑鬧中看“鳳凰”飛進尋常百姓家無疑是一大樂事。此外,借著小長假,驢友們在觀賞過激越的龍舟賽后,可在沱江泛舟、古城覽勝、閑步老街、暢游苗寨、欣賞苗族歌舞、遍嘗湘西美食,也是一份難得的享受。
汨羅
作為“龍舟故里”的湖南汨羅,如今早已打造出龍舟故里的國際品牌,每年的端午節,都將舉辦汨羅江國際龍舟節,并對龍舟節開幕式進行現場直播。
福建
福建端午節賽龍舟的活動與其他地方差不多,惟獨惠安崇武較為特殊。早年崇武在端午節也有賽龍舟,但與外地有所不同,主要是于臺風季節即將到來之前在海上舉行的祝神驅魔活動。據傳后來因某一年失事,就不再在海上賽龍舟,而改在陸上游龍舟,游行時要唱《阿螺歌》,其歌詞大意是請求神靈消災滅禍,但近百年已沒再舉行。由此看來,崇武的賽龍舟、游龍舟和“采蓮”習俗一樣,都是民間信仰中龍崇拜的一種形式,即要借龍王之神威,避惡消災保平安。
四川
四川尤其是嘉陵江流域人民十分喜愛賽龍舟。廣安市武勝縣更是有”端午不過,龍舟要劃“的說法,該縣城有數十支成熟的龍舟隊,每年端午龍舟賽盛況空前,“中國·四川嘉陵龍舟旅游文化節”吸引了十數萬觀眾,而且并非是在假期舉辦,可見當地人民群眾對賽龍舟的熱愛。
端午出游推薦:屈原故里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蘸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傳統習俗,成為端午節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在屈原的家鄉湖北,這些民俗更顯原味。
必去:秭歸 武漢
秭歸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五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忌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咬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屈原的故鄉在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在秭歸,人們對屈原的緬懷之情尤甚,紀念的方式也勝過其他地方。對屈原的鄉人來說,一個端午節遠遠不夠表達人們的情懷。他們要在農歷五月初五過“頭端午”;五月十五過“大端午”;五月二十五再過“末端午”。一月之內過三次端午,讓整個五月飄滿粽子和艾葉的清香。
如今,在端午節里,屈原家鄉人紀念屈原最重要的民俗方式有三種:賽龍舟、辦詩會、公祭屈原。
龍舟競渡
龍舟競渡是秭歸端午的重頭戲!岸肤醇t旗滿急湍,船窗睡起亦閑看。屈平鄉國逢重五,不讓常年角黍盤。”(《歸州重五》),這是南宋大詩人陸游描述秭歸當年的端午龍舟競渡的盛況。千百年來,劃龍舟一直是屈鄉秭歸最大的群眾性集會。鄉親們非?粗佚堉郾荣悾赜小皩幵富膹U一年田,不愿輸掉一年船”之說。端陽節時的峽江屈原沱,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江上龍舟飛渡,岸上人山人海。秭歸劃龍舟除場面壯觀、競爭激烈外,特別之處是競渡前還要舉行游江招魂。顏色各異的龍舟均豎起“魂兮歸來”的招魂幡,以白龍為首的龍舟在江中緩行環游,峽谷中則回響起蕩氣回腸的《招魂曲》。
騷壇詩會
端午節來到詩人的家鄉,詩會是定要參加的。屈原的《離騷》等22篇詩歌是屈鄉人最大的財富,辦詩會也是屈原鄉人歡度端午的獨特形式。在屈原誕生地——秭歸縣屈原鎮的樂平里,讀書風氣始終盛行,從古至今,活躍著一支農民詩社,叫騷壇。鄉親們愛讀屈原的詩篇,自己也忙里偷閑地吟詩作賦。每年在艾粽飄香的五月端午,樂平里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騷壇詩會,農民詩人們就不約而同地相聚在屈原廟。他們用樂平里的土腔土調吟唱著自己的詩作,以正宗的騷體詩憑吊屈原。這種文化習俗代代沿襲,成為樂平里獨特的人文傳統和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