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忠:旅游小鎮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政府或者企業為主的組織性,另外一方面又需要體現經營者和游客的自組織性,這兩方面如何很好地協調配合,是現階段旅游小鎮面臨的挑戰。
去國外旅游常有一個感覺,廣場上人來人往,充斥各種業態,為什么國內的廣場時常冷冷清清?外國的廣場是以文化為核心滿足人的需求,老年人在這里尋找回憶,青年人尋找機遇,游客來這里感受文化。中國的廣場從誕生之初就是政府行為的產物,起著通告命令和聚會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組織行為就很難跟需求者的組織行為相結合。旅游小鎮必須要解決好這個問題。
記者:投資建設旅游小鎮,需要避免哪些錯誤傾向?
陳國忠:目前所接觸到的旅游小鎮規劃,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將小鎮當做主題居住區,走的是城鎮規劃的常規路線;第二種,將小鎮當做旅游景區來規劃,這頭進那頭出,又開始走賣門票的老路子;第三種,將旅游小鎮當做房地產項目,這種情況最為普遍。新的小鎮為了解決投資和利益平衡問題,適度的房地產開發是可以的,但需要慎重考慮業態規模和房地產定性。現階段,旅游小鎮應立足于鄉村規劃和合村并點之后的土地利用規劃制定自身規劃。
記者:哪些因素能夠保證旅游小鎮的生命力和市場競爭力?
陳國忠:文化個性、業態模式、空間構成、體制機制、社區利益、生態取向是旅游小鎮規劃的六大要求。投資建設旅游小鎮,首先需要突出的主題文化定位。文化定位決定建筑風格、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居民生活狀態。舉例來說,濱海地區的茅草屋、魯中地區的石頭房和西部平原地區的平頂房對應的就是完全不同的生活狀態和物質文化遺產構成,建設旅游小鎮需要以此為出發點。
其次,小鎮是保護模式和經營模式的高度融合,這種融合體現在業態上,既包含原有的文化體驗、風貌觀光、個性化休閑,還包括新增加的特色購物娛樂、康體休閑度假等。商業業態并非越多越好,在國內,周莊因過度商業化遭詬病,小小的古鎮區內有100多家商店和上百家飯店,嚴重影響了古鎮人文景觀的原真性;麗江則是另一種做法,購物集中在核心區,其他場所都用于休閑。臺兒莊古鎮二、三期工程完工后,也面臨業態的多元選擇和重新調整問題。
第三,要處理好管理空間、服務空間和游憩空間三者的關系。蒙山管委以木屋作為管理房,是值得參考的做法。
第四,好的旅游小鎮開發體制和運營機制必須兼顧政府、開發者、居民、旅游者4個方面的利益。
第五,任何開發都需要充分考慮社區利益,即當地村民利益。很多開發成功的景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協調好了跟當地農民的關系。國內目前這方面還比較缺乏。
最后,旅游小鎮建設,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小鎮城市化,一是完全按照方格狀布局模式布局小城鎮,不考慮用地空間和農民生活狀況;第二個是將小城鎮園林化,綠化必提雪松、女貞;三是河道渠道化,自然生態環境幾乎被取消了。旅游小鎮應保證自然生態環境的原始性、人文生態環境的特色性、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性,形成生態化的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并至少滿足小尺度微觀生態、田園化生態景觀、低碳化生活狀態三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