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北愛爾蘭的第一天沿海而行,首站是巨人之路,那是火山巖漿遇到海水迅速冷卻、結晶,而形成的一片獨特的熔巖地貌。上萬根六棱石柱從海中崛起,十分壯觀。數量如此眾多且形態規則整齊劃一的石柱全然不像天然之物,而人力亦所不及,于是,這美麗的景觀便被賦予了許多傳說。其中最浪漫的故事是,一位具有神力的巨人,為了從北愛爾蘭到蘇格蘭去迎娶心愛的姑娘,而在大海里打下了這些石柱。
車向著北愛爾蘭的海邊駛去,草地是起伏的緩坡,被樹木、道路分割。在被木柵欄隔開的草地盡頭,是稀落的一層樹林,樹林后面與天上低壓的烏云連在一起的是遠山,在遠山與樹林之間泛著一片銀色的光芒,那不再是草地,而是大海了!車窗外的大風在草原上并不明顯,而在海中,巨大的白浪充滿了整個海灣,那海簡直就是白色的了。
下車的瞬間,撲面而來的大風幾乎要把我們吹回車里。我拉緊了羽絨服的帽子,便迎著那巨風,從山間的小路,一步一個腳印向海邊的懸崖行去。豈止是那懸崖的石柱,這通往石柱的風雨之路恐怕也只有巨人才能輕松走過。
風是凜冽的,那海邊的景色更是壯觀。巨人之路的懸崖鱗次伸入海里,把海岸分隔成了若干個大小海灣。撲天的巨浪一個接一個砸向這些海灣,向岸線壓來,白色的浪花無法在海灣里迅速飛散,又被后面追上的浪花擠壓,再變成新的飛沫,于是,這疊疊的白浪蕩漾在整個海灣。烏云遮住了太陽,海灣兩側懸崖的石壁在白浪的映襯下,呈現了完全的黑色。在懸崖的敞口,海灣的外面,是灰蒙蒙的天宇和遠海。這黑白灰的色調如此強烈,簡直是風景素描的絕好教材。
狂風中的烏云也飛快地移動著。于是,更為美麗的風光便在太陽從烏云后閃露時出現了:遠海變成了淡淡的紫色;海灣里的白浪也被陽光勾勒出了銀色的蕾絲;懸崖上植被的層次清晰可辨了……這里又瞬間成為了水彩寫生的樣本。
巨人桌
可是巨風卻無法讓我攤開畫本,而且即使在離岸幾十米的路上,浪花的飛沫也會飄到我們身上、臉上。小路輾轉,走到風口的時候,同行的人會下意識地相互緊緊抓住,仿佛一放手人就會像風箏一樣,隨著浪花飛了出去。
轉過第二個海灣,岸邊礁石的形態逐漸發生了變化。所有的石塊都有臉盆大小,且不再是圓圓的卵石模樣,棱角逐漸分明,呈規則六棱形的亦越來越多。那從岸邊到路之間的草地上,這樣的石塊也越來越多,更有幾簇赫然從地里長起,像石凳或臺階,仿佛人工砌造。這樣的石塊漸漸連成一片,將草地的面積吞沒,并逐漸把地面抬起形成層層石柱,與前方的懸崖連成一片。再走到崖壁的近前才發現,那懸崖便也是這些石柱徑直從地里升出來的。這就是巨人之路了。
我頂著風,艱難地挪到懸崖腳下,那石柱形成的崖壁筆直向上,真的如同一面石墻。由于長年風雨侵蝕,石柱都已龜裂,一條條橫向的裂紋仿佛要把石柱一段段分開,使這崖壁更像是由一尊尊巨大石塊堆砌而成。在海鳥糞便的長年侵染下,這些褐色石柱頂端平整的地方都成了白色,石柱身上也帶了點點的白斑,仿佛是人工雕磨的痕跡。無數完全被風化剝落了的石塊,則在附近形成了一大片砌鑿分明的石堆,和采石場一樣從懸崖直伸向海里。
這時候,我們的外衣已完全被海水和細雨浸透。領教了巨風與大海的狂瀾,觸摸了巨人之路的石柱斑駁,我們心滿意足地掙扎返程了。
一回到停車場,大家就鉆進了一家餐廳。厚重的石墻遮擋了室外的大風與寒涼,溫暖的爐火烘烤著衣服,散發出一陣陣大海的味道。我們就著濃郁的愛爾蘭亂燉(Irish Stew),吃著新鮮出爐的香脆面包,喝著加了奶油和威士忌的愛爾蘭熱咖啡,嬉笑著彼此狼狽的樣子,這才是可愛的愛爾蘭巨人那簡單、快樂的幸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