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蕩邊上的土柴窯里,歷經約二十五天漫長燒制過程的“金磚”即將出窯,那是蘇派磚雕專用的“畫紙”。“從選泥、練泥、制坯、裝窯、燒制、窨水、出窯、打磨,全部的過程都按老底子的工序手工去做,環環緊扣,一道不達,前功盡棄啊。”蔡云娣不時提醒工人輕拿輕放,勿要磕碰了“金磚”的邊角。已經充分冷卻的柴窯內部依舊悶熱難當,光線從窯頂的開口中傾瀉下來,五千多塊“金磚”按尺寸整齊地分類,碼放成同心圓狀。工人們自覺地組成了臨時的流水線,小心翼翼地將燒制完成的“金磚”從窯內搬到外面的小推車上。“燒金磚是個吃力不賺銅鈿的生活啊,成本大,賺錢少,天天守著窯,臟是臟得來,苦是苦得來……”工人們抱怨著。
蘇州磚雕所用“金磚”須采用淀山湖一帶湖底粘土泥燒制,一般品質的“金磚”須用存放三年左右的“陳土”,而用于雕刻的“金磚”,則需將泥料存放五年以上方能做胚燒制。“燒制前的“金磚”胚樣,還必須在室內自然陰干三個月以上,否則就會開裂,工序麻煩得來。”蔡云娣一邊介紹著制作流程,一邊讓工人們把出窯的“金磚”初胚運到湖邊的水泥船上,準備用船送到湖對岸的作坊里,進行最后的打磨和“刮面”。
制作完成的“金磚”每塊重達一百五十斤,它們被運回蔡云娣的磚雕工作室,并按照所需要的尺寸裁割拼合起來。畫稿早已成竹于胸,簡單勾勒出線條后就可以用刀具開始雕刻了,疾風驟雨般的“叮當”聲伴隨著四處飛濺的磚沫,如珠玉落盤。
各種大小不等的刀具在堅硬的磚料里游刃有余,將山石、人物、翎羽、殿堂等微縮于小小方寸磚石之上。初稿很快就定型了,細節的處理便如涓涓細流了,急不得,躁不得,亂不得。透雕、皮雕、高浮雕、圓雕等雕刻技法將畫稿中的元素立體化,這會是個漫長而繁縟的過程,正如園林里的第一場春雨,潤物無聲。
“老底子啊,師傅曾經說過的,好的磚雕要“六看”,什么叫“六看”?就是要一步看、五步看、十步看,秀才看、財主看、官府看。怎么看,誰來看,那都是有講究的,最后的目地就是——耐看!“蔡云娣笑著說。
■姑蘇尋訪老磚雕
攻略
1、園林里自然是尋訪精美磚雕最省力和便捷的選擇,作為建筑構件,磚雕出現的部位是有講究的。園林和民居建筑中,多裝飾在影壁、障壁、門樓、券門、墀頭、墻垣、脊飾等處,題材多為山水人物,神話典故,花草翎羽等,與園林環境相得益彰。
2、 若要尋訪地道的蘇州老磚雕,可去幾處老巷子里碰碰運氣。蘇州學士街有家私人的磚雕博物館頗可一看,里面的三百多件蘇式磚雕作品都是老物件,是主人十年苦心尋覓所得。另,臨頓路上有個東花橋巷,老宅院頗多,其中的三十三號中和堂汪宅,保存著完好的三座磚雕門樓,殊為不易。
3、尋訪老巷舊宅,務必征得主人家同意,方不唐突失禮。若想看磚雕現場制作工藝,光福和藏書兩鎮都是好地方,可順道游覽古鎮,嘗嘗著名的藏書羊肉。
4、賞園林磚雕或春色,宜早晚兩個時段,避開游客高峰期,可靜觀滿園春意。住宿推薦平江路上的明堂青年旅社,完全是蘇州老宅子改建的,極有味道。亦有老磚雕、石雕可賞玩。至于美食,蘇州是老饕們的天堂,正宗蘇幫菜當推山塘街上的松鶴樓,老字號,食材和手藝都地道。當然,作為一個吃貨,朱鴻興的面是一定要去捧場子的,不要睡懶覺了吧,老蘇州的味道,都在那碗頭湯面里了。
文/圖 許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