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度之下,純白雪花飄落在城堡酒店松花色的屋頂,仿佛冰雪女神居住的宮殿。-20℃,魁北克城氣溫達到最低,連城畔寬闊的圣勞倫斯河也結成了厚厚冰面,而世界上最大的冬季嘉年華,裹挾著數十萬人的期盼,終于蓄勢開場。
老城,驚情400年
在北美洲這塊廣袤的大地上,魁北克城是一座相當特立獨行的小城。對于年輕的加拿大來說,它是北美最古老的城市,滄桑的古城墻高高聳立,圍住了舊城池,住在城內的人們是愛上了當地女子的英國官員、皮貨商人、漁夫、船員和等待水手歸來的妻子,他們嬉笑喧鬧,一輩一輩上演著悲歡離合;而這座老城,也正是1759年英法兩軍硝煙彌漫的戰場。
走在崖壁下的下城,狹窄的石板路上,最能體會老城的地勢,像它曲折的歷史一樣峰回路轉。這里錯落著各式老宅,英式的,法式的,擠在一起,不動聲色地維持著幾個世紀不變的秩序。踏著厚厚的積雪穿行在香普蘭街,吱吱呀呀的踩雪聲像踏出的樂曲一樣動聽,兩旁是精致的紅色門廊,生機盎然的綠色松樹,金光燦燦的鈴鐺飾品,飄落的白色雪花愈發迷離了雙眼,走到最高處回望,看著延伸的小巷,好像剛從霧氣彌漫的魔法森林中走過。
最“凍人”的浪漫是夜幕降臨時,在-20℃的魁北克城,登上上城的木板廣場憑欄俯瞰。眼前視野開闊,下城的燈光密匝閃爍,遠處寬闊的圣勞倫斯河沉浸在暗夜中,細細聆聽,大塊的浮冰在暗暗涌動。有寒風盈袖,恍惚間這座古老城闕400年來的歡樂與悲傷仿佛在耳畔呼嘯而過,卻想起那一句,“蒼山負雪,浮生盡歇”。
在法國的百合花下誕生
17世紀初,法國人最先發現并占領了魁北克地區,這里地處圣勞倫斯河的最窄處,是由此進入大陸的要害,也因而引發了英法之間的爭奪。經過一個多世紀法國的統治,魁北克城已經深深地打上了法國文化的烙印,95%的居民只會說法語,上城那座帶有拿破侖時期印跡的議會大廈,正門的徽章上則刻著法語“je me souviens(我記得)”。這些念念不忘故鄉的法裔雖然“在英國的玫瑰花下成長”,卻永遠“記得在法國的百合花下誕生”。2008年魁北克城的400年城慶,Celine Dion一曲法語老情歌,唱得滿城人潸然淚下。
或許是因為血統的緣故吧,魁北克人長得既好看又氣質不凡。就連老城里的馬車夫也健美得一副卓爾不群的樣子,馬蹄噠噠,敲出有節奏的聲響,仿佛它不是走在小城的石板路,而是塞納河的左岸。魁北克城的街上總彌漫著那種特有的法式輕快和閑適,又帶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夏天的街頭藝術家們支起畫板,閑逛的人點上一杯咖啡,懶懶散散地度過一個下午;到了冬季,這些居民反而來了勁頭,滑雪滑冰冰壺冰球樣樣玩得得心應手。
冰雪女神的禮物
初到魁北克,幾乎每個游客都會被這里的超低溫震住,但冰雪正是上天賜給魁北克城的禮物。魁北克城在北緯50度左右,從11月開始到來年的3月一直降雪不斷,寒冷的天氣也困不住魁北克人,戶外游泳池華麗轉身為天然的滑冰場和冰球場,不用去專業的滑雪場,一個舊車胎就是自制的滑雪利器,載著歡樂從積雪覆蓋的坡地上飛馳而下。不然就穿著雪鞋結伴走入森林,循著雪地里的小小足印,噓,慢一點,輕一點,或許麋鹿就在前頭。
出城去。郊外的蒙特倫西瀑布就只剩下細細的一條,其余的部分都結成了夢幻通透的冰壁,猶如水晶一般,那上面晃動的影子是攀冰的人們。
釣魚去。那絕對是一種別致而奢侈的體驗,冰上小木屋暖得可以只穿短袖,居然還配有電源插座,帶個電鍋就能邊釣邊吃了。這里的布拉蒙魚沒有鱗,體型不大肉質卻極為細膩鮮美。
住店去。Laurentain 森林中的Hotel de Glace,冬季才會現身。每年的重新改造設計讓酒店顯得獨一無二。酒店內一切都由晶瑩剔透的冰雪打造,坐在冰屋中品嘗以冰杯盛裝的40度伏特加特調冰酒,真是冰火極致的體驗。
如何去:Jean Lesage機場在魁北克城西,Air Canada和Air WestJet都有航班,也可以從多倫多、渥太華、蒙特利爾等城市乘火車前往,蒙特利爾是最近的城市,還有巴士可達。
帶回來:魁北克城因皮毛生意而興起,當地的皮毛制品當然錯不了,還有滑雪和防寒裝備也有相當多的選擇。香普蘭區是城中最著名的購物區,精品店常有當地藝術家設計的各種獨一無二的精致小物出售。
尋美味:魁北克的海鮮與河鮮都很不錯,而愛好炸薯條的人則不能錯過Poutine——在剛出鍋的薯條上,澆上香濃的調味肉汁,最后撒上奶酪絲。奶酪在薯條的熱氣下慢慢融化,把肉汁和薯條緊緊地包裹在一起。
好玩處:春節期間出游,正好能趕上一年一度的魁北克冰雪節,這是世界四大冰雪節之一,傳承了100多年,除了各種與冰雪有關的活動,還有著名的夜間花車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