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允許以旅游度假區名義圈地占地;不能片面追求高檔次、超豪華。
◆設定一個目標限度,幾年內發展達不到進度要求的,該摘牌的要摘牌。如果一個度假區連續幾年空氣質量都不好,這個度假區就必須取消。
◆旅游度假區不是鋼筋水泥區,也不是高檔設施堆積區,而是有血有肉有文化有特色的休閑區。
□記者 邵方超 報道
本報濟南訊 日前,省旅游局在濟南組織召開了全省旅游度假區工作會議。
山東省旅游局局長于沖在會上指出,這幾年旅游度假區數量增加很快,總數達到了30個,但發展得還不夠理想,有的甚至是名存實亡。原因就在于還沒有找到一條成熟發展的路子。
對于新批的尚處于開發建設初級階段的旅游度假區,省旅游局不能光負責審批,還要負責監管旅游度假區的建設,設定一個目標限度,幾年內發展達不到進度要求的,該摘牌的要摘牌,不允許在建設上拖拖拉拉,更不允許以旅游度假區名義圈地占地。
于沖指出,我省的旅游度假區按照開發類型或者度假方式大體可以分成四類。第一類是濱海度假類,青島、煙臺、威海、日照等各市都有。這些旅游度假區應重點研究海南三亞海棠灣的開發模式,主要發展濱海度假酒店集群,省市兩級共同給予扶持,做大做強,做出特色。第二類是濱湖度假類,如雪野湖、微山湖、濟寧北湖等,要學習借鑒太湖、天目湖等度假區的經驗,打造國內著名濱湖旅游度假區。第三類是文化體驗類,像尼山、南山等。尼山旅游度假區的發展要凸現文化體驗和度假兩個功能,讓游客住下來,打造一個學習、體驗、瞻仰儒家文化高層次的度假區,將來這在全國旅游度假區里面也是首屈一指的。南山的發展方向主要是以養生養老文化為主,但主要問題是對南山養生品牌的核心文化提煉不夠,沒有形成在全國具有吸引力的品牌優勢。第四類是海島度假類,像田橫島、養馬島等,山東有那么多海島,包括長山島以及對外公開轉讓的日照桃花島,至今沒有搞出一個高水平的旅游度假區來。除了這四類外,其他還有溫泉、森林等類型的度假區,要根據自己的特色發展。
生態是旅游度假區的命根子。今后要與環保部門共同研究在度假區放置PM2.5與負氧離子含量檢測設備、共同發布相關信息的辦法。如果一個度假區繼續幾年空氣質量都不好,這個度假區就必須取消,因為游客不會到這里來。
于沖強調,旅游度假區不是鋼筋水泥區,也不是高檔設施堆積區,而是有血有肉有文化有特色的休閑區。各市要千方百計上一批不同檔次、不同用途、滿足不同游客的休閑旅游產品。不要片面追求高檔次的設施,超豪華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