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黃中明 攝□本報記者 孫鋒
17日,本報以《一天不清理 遍地是垃圾》為題,對濟南東部大佛頭山上的環境狀況進行了報道,引起市民關注。根據張先生反映,19日記者探訪了位于南部的郎茂山公園,發現部分山體垃圾也不少。附近居民表示,自己常來爬山,一些路段旁滿是垃圾,感覺大煞風景。
記者探訪
百余米山道旁 垃圾聚成堆
上午8點多,記者來到位于陽光新路附近的郎茂山公園。在公園入口處,一個樹樁造型的垃圾桶旁,散落著不少垃圾。往北順著臺階上山,不遠處一塊平地上,丟滿了垃圾。記者看到,地上有塑料袋、飲料盒、香煙盒等,還有糞便,與自然山體的風景格格不入。
從平地處往山上走,有一段百余米的山道,山坡上垃圾遍地,塑料袋、廢舊報紙、電話卡和瓶子等堆在一處。一些大樹的樹枝上,掛著紅色、白色的塑料袋,很是扎眼。再往上走,山道旁的垃圾開始減少,整體環境比下邊的山道處干凈很多。
市民石先生正在登山鍛煉。他告訴記者,自己住在附近的國稅局宿舍,爬郎茂山有很多年了,山上不少地方都有垃圾。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及時清理。
5旬洗碗工
山體垃圾多 “客串”環衛工
在郎茂山西山坡一處樹林里,一名男子引起記者的注意。他在樹林里來回走動,不時彎腰撿拾垃圾。
該男子告訴記者,自己姓黨,今年56歲,是建設路附近一家快餐店的洗碗工。“我經常來爬山,發現山上有不少垃圾,就想著撿拾一下,一來為山體的環境作點貢獻,二來也可以賣點小錢。”
他說,自己來濟南3年了,在快餐店里上夜班,白天有時間就經常來爬郎茂山。“我專門帶了蛇皮袋,用來裝垃圾。”他說,山體垃圾一多,會讓人爬山時覺得很掃興。
記者在山體西側路段看到,一路上只有很少的幾個垃圾桶,在垃圾桶旁邊,也散落著不少垃圾。
園林部門
會努力清理,也希望游客“垃圾入桶”
郎茂山公園入口處的一塊石碑顯示,該公園的建設單位是市中區園林局。記者隨后與該局工作人員取得聯系。
得知是關于山體垃圾一事,市中區園林局綠化辦負責人直言,一些市民游客的素質比較差,隨手亂扔垃圾。“我們有6名環衛工人,負責山上近4000米山道的垃圾撿拾清理,同時還負責為苗木綠化澆水。”他說。
他表示,環衛工每天都會上山清理垃圾,但人手太少,忙不過來。“很多垃圾是人為亂扔的,還有一些可能是大風刮上去的。”
該負責人表示,郎茂山公園屬于濟南市林場管理,管理權沒有交給市中園林局。“由市區兩級投資,市中園林局建設了郎茂山公園的東門和西門,修了山道,現在這些地方由我們管理。”他說,開放式公園管理難度大,對于山上的垃圾問題,將盡最大努力去清理,同時做好后期管理維護。
“也希望媒體幫著呼吁一下,一些亂扔垃圾的市民游客文明游覽,登山時將垃圾扔到垃圾桶里,維護山體環境。”他說。
哪些公園垃圾多請你“曬一曬”
本報開通熱線82886110,歡迎市民舉報景區公園內不文明行為
在景區公園游玩,隨手亂扔垃圾,看似小事,卻是關乎形象的大事——— 關乎城市形象,也關乎市民形象。濟南市今年將迎來十藝節、泉水節,不文明行為備受社會詬病。本報開通熱線82886110,邀請市民舉報身邊的不文明出游行為。
家住美里新居小區的本報社區新聞官付女士向記者反映,她常去藥山公園,但藥山的山坡處有不少垃圾,藥圣坊入口處的紅色條幅破損不堪,山里有些地方還種上了菜。“藥山的天然美景受到影響,有關部門該好好管管了。”
看到時報關于山體垃圾的報道后,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一些市民游客在文明出游方面自覺性較差,“垃圾隨手扔”是比較典型的行為陋習。他說,現在部分人的環保意識較淡,個人素養還有待提高。“解決垃圾問題,一方面需要市民游客自覺;另一方面,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強管理,切實管理維護好公園景點公共設施。”
他表示,如果環境很整潔,山體地面很干凈,一些人想隨手扔垃圾都不好意思。“如果每一位市民都能盡一點力,情況就會好很多。” (記者孫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