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份,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將在山東舉辦,17市都將承擔辦節任務。十藝節山東省籌委會提出,在節儉辦節的前提下,要把十藝節籌辦過程,變成文化惠民的過程。以籌辦十藝節為契機,我省各地新建或者改建一批文化場館設施,這些場館設施既富有時代精神,又具有鮮明地方特色,既為十藝節提供充分的舞臺,未來又將服務于文化民生。
日前,山東演藝集團辦公室副主任、省藝術研究所副所長林凡軍接受采訪時表示,我省正積極探索十藝節場館的科學利用,力求使這些場館在文化惠民中發揮更大作用。
重點場館總投入達98.31億
記者:以十藝節為契機,我省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文化場館設施,總體投入如何?現在最新進展情況如何?
林凡軍:十藝節籌辦期間,省及各市都非常重視場館設施的建設改造。據統計,重點場館資金總投入達98.31億元,承擔十藝節演出任務的場館有50個(坐席數1200以上的大型場館17個)。
其中,已經建設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的26個,像在濟南的山東劇院、山東雜技演藝廳、百花劇院、山東會堂、濟南鐵路工人文化宮、北洋大戲院、濟南兒童藝術劇院等,都已經完工。此外,青島大劇院歌劇廳、青島廣電影視劇場、青島海泉灣·天創演藝劇場、青島市樓山劇院、青島市人民會堂都已經投入使用。煙臺大劇院、煙臺廣電大劇院、青州廣電大劇院、東平縣文秀大劇院、威海國際會議中心、棗莊市會展中心、東營市黃河影劇院、日照市會展中心、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活動中心、齊河文化中心、水城明珠大劇院、聊城豫劇院劇場、菏澤大劇院、西王大劇院等,也都完工。
正在建設的場館10個,包括濟南文化中心大劇院、濟南群星劇場、膠州市會展中心、牟平區市民文化中心大劇院、五彩文化廣場藝術中心劇場、濰坊大劇院、昌邑市演藝中心、泰安文化藝術中心、水城雪蓮大劇院、德州大劇院。
正在改造的場館14個,包括青島大學劇場、淄博廣電大劇院、齊盛國際賓館會議中心、桓臺縣文體中心大劇院、淄博劇院、煙臺市政府禮堂、高密大劇院、魯臺會展中心報告廳、山東理工大學會堂、濟寧市聲遠舞臺、蒙山沂水大劇院、濱州影劇院、歷山劇院、梨園大戲院。
場館突出區域文化特色
記者:這些場館設計、建設方面有哪些時代特色、地方特色?功能如何?
林凡軍:十藝節本身是一個短期活動,如何以籌辦十藝節為契機帶動地區經濟文化長期發展,是各地在場館建設、改造過程中重點考慮的問題。
我們在調研中了解到,許多地方都注重創新工作思路,在場館設計建設方面,既考慮藝術需求,又適應市場經濟條件,把財政投入和市場運作有機結合起來,把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在加大投入建設演出場館服務于民的同時,打造輻射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的巨大引擎。
各地的場館建設還很好地結合了當地風土人情, 突出區域文化特色,打造城市標志性建筑,樹立文化品牌形象。例如菏澤大劇院,就突出“牡丹之鄉”的特色,劇院建筑以牡丹花瓣為造型,突出了“剛柔相濟、牡丹盛開”的設計理念,體現了菏澤地方特色,正因此,這家劇院也被評為十大齊魯文化新地標之一。
從場館功能方面來看,許多新建場館都包括劇場、歌劇廳、音樂廳、報告廳,還設有貴賓室、化妝間、醫務室等,功能非常齊全。劇場配備了先進的音響、燈光、吊桿等舞臺設備,能夠滿足不同劇種、不同層次和各種規模的演出需求。
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十藝節帶來的實惠
記者:從節后利用的角度看,尤其是文化惠民的角度看,這些場館設施對推動當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林凡軍:十藝節場館建設改造過程中,始終貫穿著文化惠民理念。一方面,我省把場館設施建設與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結合起來,統籌規劃、同步推進,打造了一批功能綜合體。與此同時,把場館建設改造與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同步推進, 全面改善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這批新建和改建的場館設施運行后,將進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提高并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文化藝術交流,自然會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籌辦十藝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和實惠。例如,濟南市在西部新城核心區建設的省會文化藝術中心,集大劇院、圖書館、美術館、群眾藝術館等為一體,將為廣大群眾提供文藝演出、圖書借閱、展覽展示等多項文化服務,其服務于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的巨大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另外,針對十藝節后演出場館面臨的經營管理挑戰,我省也正積極探索解決辦法。山東演藝集團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組織省內160多家演藝單位,發起組建了“劇場院線、票務系統、理事會”三位一體的山東演藝聯盟。劇場院線將通過引進先進經營管理模式,培養劇場經營管理人才隊伍,整合共享全省劇場資源,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配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全國演藝產業發展的“山東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十藝節場館將獲得充分利用,其功能也能夠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