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重走孔子周游列國文明之路媒體行”活動來到了魯西南美麗的嘉祥縣,縣委副書記玄志祥為記者們詳細介紹了2013年嘉祥的發展成果,以及未來的定位、思路。
玄書記說“嘉祥緊緊圍繞“建設濟寧西花園、打造魯西南新的發展增長極、爭當全省后發趕超排頭兵”的目標定位,牢牢把握科學發展、跨越崛起總基調,堅持工業化、城鎮化雙擎驅動不動搖,著力抓好以重大產業項目、重點建設項目、重點生態環境項目和社會民生大事為內容的“三重一大”,加快濟嘉同城對接、區域特色融合,全力使爬坡過坎、轉型跨越的關鍵之年,成為重大項目突破年、城鎮建設攻堅年、環境整治決勝年、民生福祉提升年。今年1―4月份,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6億元,同比增長21.9%;地方財政收入4.35億元,增長15.2%。” 為加快濟嘉同城對接融合,嘉祥縣搶抓濟寧構筑魯西科學發展高地,推動“濟兗鄒曲嘉”相向融合發展的歷史性機遇,用好都市區融合發展協調推進機制,做好主動融合文章。一是加快城市建設與濟寧主城區的對接融合,突出新城東進、特色建城、產城融合,在提升老城區的同時,全力建設美瑞新城區、打造山水西花園。二是加快骨干路網與交通優勢的對接融合,啟動重大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借助嘉祥獨有的四維交通優勢,修建對接濟寧、環繞城區、貫穿園區、連接城鄉的對接連通道路,塑造“物流嘉祥、通達四方”品牌。三是加快縣域經濟與區域發展的對接融合,適應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由相對獨立式發展轉變為差別競合、接軌協作式發展,全力打造區域發展新高地和增長極。

為加快轉型升級,構建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嘉祥縣圍繞融入濟寧區域產業發展鏈條,加快“轉調創”力度,積極培育以工業為支撐的主導產業體系。以做大做強工業經濟為主攻方向,突破重大項目、推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加快高新技術開發區、臨港經濟區和生物醫藥、精細化工、礦用設備、新型建材產業園等“兩區多園”基礎設施建設。共實施重大產業項目43個,總投資306.2億元,年內完成投資92.8億元。目前,總投資16億元的山東益大新材料、總投資11.6億元的晨光礦用輸送帶等一批億元以上項目正加緊建設。繼續實施“2351”招商引資攻堅行動,緊盯國內外行業巨頭和戰略性投資者,加快培育立縣大項目和支柱大產業,圍繞精細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招大引強。1―4月份,全縣在談過億元項目63個,其中過5億元項目11個,過10億元項目9個;合同項目33個,過億元項目14個,過10億元項目3個。目前,總投資10.8億元的韓國重油加工項目已簽約,與京城機電、中再生、玉柴重工等項目已開展實質性合作。提速發展服務業,抓住濟寧建設濟嘉現代物流區的機遇,加快嘉祥港二期、糧食物流園區建設,積極推進空港物流園區規劃建設,依托鐵水聯運碼頭招引更多物流企業落戶,形成空港物流與鐵水聯運物流的配套聯動。發揮公鐵水空立體交通優勢,以大物流帶動大工業。以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為抓手,做大做強“一圈一廊三區”五大農業板塊,打造獨具特色的現代都市農業。全力推進萬畝林業觀光生態園等農業示范區建設,建設生態高效規模種養區,大力扶持臥龍蔬菜基地、全唐牧業等重點農業項目,構筑適應都市需求的有機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體系。打響種業品牌,積極支持圣豐種業上市,扶持壯大伊莓果蔬等農業龍頭企業,加快德衍牧業等項目建設,規范提升黃垓牛羊市場。

在實施追趕戰略,大力推進健康城鎮化進程中。嘉祥縣突出了城鎮化的引領作用,積極構建生態美瑞城區為帶動、特色中心鎮區為結點、新型農村社區為依托的現代城鎮化體系,全力打造濟寧西花園。城市建設方面,充分發揮城中有山的優勢,做活山水生態文章,加速推進河道治理,高標準打造濱水景觀,融入人文元素,形成以呈祥大道為主軸,貫穿東部邊界濕地、老趙王河景區、萌山山水景區、臥龍山景區的城市景觀體系,今年共實施54項總投資178.9億元的重點城建項目。重點以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和迎接省運會、省殘運會為抓手,全力突破新城商務文化中心,東部園區組團、北部商貿組團、城鎮連接組團“一中心三組團”建設。全面提升老城區承載功能,推進“五小益民”工程,加強城區背街小巷整治,改造老城區熱力、燃氣、給排水管網,在濟嘉同城飲水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濟寧市區水、電、熱、氣等市政建設向嘉祥延伸,以市政設施一體化促進濟嘉同城化。大力促進產城融合,合理布局、加快建設城市綜合體和商務、商貿、美食、文化、休閑、娛樂等特色街區。鎮村建設方面,堅持人口向城鎮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三個集中”,加大梁寶寺、紙坊、疃里、金屯等中心特色鎮扶持力度,著力打造功能定位明確、規劃布局合理、產業特色鮮明、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城鎮化節點。大力推進集中居住區、低碳加工區、規模種養區“三區同建”,2012年建成了瑞祥社區、濱湖花苑社區2處示范項目建設。今年啟動實施“三區同建”項目19個,總建筑面積190余萬平米,可容納居民4.7萬人。鼓勵村集體盤活閑置資產,以入股、租賃等形式興辦符合規劃的二三產業,大力發展“邊角經濟”,增加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圍繞提升產業聚集區空間布局,加快構建“工業北上、物流南下、新城東進、旅游西拓、商貿中起”路網框架,重點實施機場路、南外環、嘉山綠道、建設路北延、濱河大道嘉祥段等總投資4.8億元的9項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在強化生態建設,打造宜居宜業休閑城市中。嘉祥縣堅持整治臟亂差和生態大提升并重,脫胎換骨、顛覆式改善生態環境。按照“種樹、治污、降塵、整路”八字方針,在鞏固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山區治理成果的基礎上,集中突破路域環境整治和生態山區建設。強化“山長、街長、路長、河長”負責制,聯動整治城區、鄉村、河道、路域環境。啟動南部山區生態建設二次戰役,鞏固擴大封山禁采成果,嚴厲打擊盜采破壞行為,扎實做好下山農戶轉型發展工作,積極發展生態產業。重點抓好山區深度開發、綜合利用,著力建設嘉山綠道和臥龍山、曾廟、武氏祠、青山景區“一線四片”生態休閑經濟板塊,加快推進投資60億元的臥龍山、3.6億元的九頂山兩個大型休閑旅游地產項目。繼續推進以“三清一凈”、“三化一街”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善村鎮環衛基礎設施,構建農村環境自我管理、長效保潔機制。深入推進大綠化工程,實施重點道路、河流水系生態景觀建設,爭創省綠化模范縣,構建城市園林化、山區森林化、道路林蔭化、農田林網化、鎮村生態化的大綠化格局。
為健全保障體系,著力增進社會和諧。嘉祥縣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均衡發展各項民生事業,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進一步健全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及孤兒救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完善大病醫療救助制度,推進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全覆蓋。繼續提高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啟動規范化診所建設工程和千名醫生進家庭活動,加強疾病防控和衛生監督,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執法力度,確保群眾飲食用藥安全,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開展就業大培訓,年內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000人,新增城鎮就業4500人。新建保障性住房598套,改造農村危房600戶。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城區學校服務區調整,實施了祥城中學、永昌小學和特教學校建設,逐步解決教育資源不足、布局不合理問題。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全民健身廣場、祥城文化中心建設,增加改善鎮村文體設施。
為突出作風建設,以務實作為保障務實發展。嘉祥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大興簡約務實之風,在全縣上下大力開展“四比四看”轉作風活動,在領導干部中叫響“從我做起、向我看齊、對我監督”,建立了“分線負責、塊狀推進、點式落實”推進機制,實行指揮部領導下的執行長負責制。強化“敬業才能專業、努力就是能力、干成才算真行、干事又要干凈”的從政理念,突出發展一線、群眾一線、穩定一線“三個一線”,著力提高項目突破能力和服務群眾能力“兩個能力”。大力推行行政審批和收費不與部門見面,項目占地補償和施工建設不與群眾見面的“兩不見面”投資代辦制度和縣直部門包服務區、科級干部包村、干部聯系農戶的“雙包一聯”民事代辦制度,扎實開展機關干部大規模駐村入戶活動。大力加強干部執行力建設,重拳治理發展環境中的突出問題,以務實作為樹立務實形象,以務實作風保障務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