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東》劇照
趙繼新告訴記者,鮮兒和傳文成親那場戲,就是在這棵600多年的古槐下拍的。
從這條古老的石板路上,朱家峪人走上了闖關東的人生旅程。
《闖關東》的熱播,不但讓觀眾對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牽腸掛肚,也讓大家對山東人當年艱苦卓絕的闖關東歷史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劇中的“闖將”朱開山多次提到家是濟南章丘朱家峪,更是引起了觀眾對這個有著“江北第一古村”美譽的千年古村落的好奇心。雖然現在正值寒冬,但慕名來看“朱開山老家”的游客絡繹不絕。昨日,記者來到了朱家峪,為讀者朋友尋找當年從朱家峪走出的成百上千的“朱開山”們闖關東時的足跡,揭開了那段被歲月淹沒了的歷史往事。
“朱開山”一家
就像我們祖輩
位于我市章丘的朱家峪村,向來有著“江北第一古村”的美譽。自明代以來,雖經六百年風吹雨打,仍然生生不息,目前較完整地保存了原來的石橋、故道和部分民居原貌,電視劇《闖關東》中的部分劇情就在這里拍攝。朱開山一家的尋根之地———朱家峪也因此在全國人氣飆升,引得東北和山東境內部分觀眾,紛紛來此尋找《闖關東》中人物的歷史蹤跡。
記者在村委會負責人的幫助下,來到了一個“老關東”李茂篤老人的家里,沒想到吃了“閉門羹”,老人不在家出去玩了。記者想,一個90歲的老人還能走多遠?于是在村委會同志的帶領下,開著車圍著村子轉了一圈,到老人常去玩的幾個地方去找,卻都沒有找到!翱赡苁桥郎饺チ,身體好著呢!”鄰居們這樣說。
據村委會的同志介紹,李茂篤老人今年已經90歲高齡,從十幾歲就出去闖關東,經常來來往往,有時候一年一趟,在東北做過很多營生。最后一趟去東北是十來年前,他近80歲高齡的時候。那次回來后,家里人就不允許他再出去了。老人體格很好,耳聰目明,腿腳便利,一生闖蕩的經歷也讓他心胸豁達、延年益壽。
記者來到了當年劇組搭建的院落旁邊的一戶人家,見到了當年闖過關東的趙繼新大爺,今年年近古稀的趙大爺身體依然硬朗,說起《闖關東》中展示的生活情景和自己當年闖關東的歷史來,滔滔不絕。
據趙大爺回憶,他第一次跟父母闖關東的時候才三歲,據父母說,一家人走了半個多月才出了山海關。那時候,他們家的親戚,很多已經在東北站穩了腳跟。后來他回來了幾年,又去了東北,直到退休后才回到了老家。
“富走南,窮進京,逼死梁山下關東。我們這地方土地太少了,養不活人,所以才往外闖一闖!睋w大爺說,朱家峪幾乎一半人家里都有過闖關東的經歷,聽老一輩人常講,如果哪個家庭里沒有人在外面闖蕩,家的人肯定養不活,即使到了他們那一代,仍然是這種狀況。“可以說朱家峪一多半人家的祖輩都闖過關東!”
“關東自然氣候那么不好,為什么一代代的人抬起腳來就往那邊跑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就是那邊已經有了親戚朋友扎下了根,人生地不熟的過去有個投奔;還有一個就是那時候關內和關外的生活很不一樣,土地多,種上糧食就有吃的,1943年我們第一次走的時候,出山海關都要有‘良民證’,如果沒有這個是出不了關的。那時候,關外用的是流通券,關外1萬塊流通券換關內1塊錢,我們家是打鐵的,山東人都比較勤勞,到了那邊無論是種地、伐木、開飯館還是做點小買賣,至少有吃的餓不死。所以朱開山一家人的經歷,還有電視劇中其他人物,和我們的祖輩一樣,就是我們真實的生活,一代一代人都是這么過來的。”
“朱開山”的經歷
我們很熟悉
據史料記載,從清初到新中國成立前的300多年時間里,數千萬山東人歷盡艱辛,遷移到地域遼闊的東北地區。據趙大爺說,從朱家峪走出去闖關東的人基本都是打鐵的。老一輩人說,闖關東有兩條路,一路是水路,一路是旱路。在沒有火車汽車的年代里,走水路坐船當然要方便得多,但需要有點家底,很窮的人是坐不起船的,那就只能走旱路。走旱路一般都是靠牲口或者兩條腿走,需要走上兩個多月才能出關!耙驗槲覀兇宥际谴蜩F謀生,有的甚至‘打行爐’,什么叫‘打行爐’呢?就是一路走一路打鐵,一直到東北,然后再一路打回來,兩年這么來回一趟!
趙大爺說,朱開山他們一家在東北的生活場景讓他覺得特別熟悉和親切,“比如在大炕上吃飯的情景,這就是我們一家人天天經歷的生活情景;還有放爬犁,我小時候就經常坐在爬犁上,那東西特別適合東北,在雪地里跑得飛快;有的老鄉開起了飯館,山東菜在東北很受歡迎;震三江和鮮兒的行當,對我們來說也不陌生,我姑父就是開店的,那時候如果有點錢的人不和‘胡子頭’交好,根本無法生存下去。東北人都管土匪叫‘胡子’,‘胡子’沒有其他營生,主要是靠搶,當然,他們不搶窮人,一般都是搶做生意有點錢的富人。他們有的也很仗義,有時候還幫幫窮人,所以在東北,說起‘胡子’來,富人最怕最恨!
趙大爺回憶,他在東北也干過放木排的營生。在小興安嶺一帶,白雪封山,根本無路可走,木頭伐下來后,都要等到冬天大雪封了山才用牛馬拉下去,存放在河邊,等天氣轉暖開河后,再把木頭連起來,放到河里去,沿途出售!翱戳穗娨,我覺得《闖關東》中的生活,就是我們親身經歷的,朱開山說他們一家是章丘朱家峪人,我們從朱家峪走出去的人,每個人身上都有朱開山的影子,把我們的故事加起來就是朱開山!”
據趙大爺的家人介紹,《闖關東》劇組在朱家峪拍攝的時候,就在他們家不遠處的一個院落里!爱敃r我們村有30多個人扮演了群眾演員,還有的村民,把家中的辣椒、大蒜、門窗板凳什么的都貢獻出來了,我們覺得這個電視劇就是拍我們的祖輩、拍我們,拍我們闖關東的生活和經歷!
借“東”風,
朱家峪會更火
電視劇播出后,主人公朱開山一家跌宕起伏的命運立刻抓住了觀眾的心。許多觀眾感到,他們仿佛能看到自己先輩的真實生活,他們的悲歡離合與國恨家仇。一直有觀眾問,劇中朱開山這個人物有原型嗎?編劇高滿堂說:“原型是沒有的。這個人物是我們在采訪過程中,不斷感受、感悟、提煉、升華出來的!
《闖關東》作為一部反映近代史上山東人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鴻篇巨制,在央視一套播出后引起了強烈反響,朱家峪作為故事的起源地被反復提及,使朱家峪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借著該劇熱播的東風,整合各方面旅游資源,帶動濟南尤其是章丘旅游產業的發展,使朱家峪成為山東的旅游勝地和旅游熱點的設想,已經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據了解,朱家峪將建立一個以“闖關東”為主題的展覽館,通過文字、圖片、音像、實物、口述歷史等,真實再現山東移民史上這一悲壯蒼涼的一頁。還將拍攝一部電視紀錄片,通過實地采訪,從不同角度解析“闖關東”的歷史過程。并計劃逐漸把該電視劇在黑龍江黑河市、哈爾濱市等外景地拍攝用過的服裝、道具和其他場景,包括淘金場、伐木場、挖煤場、狩獵場等移植到朱家峪,全面展現當年“闖關東”的真實場景,據了解該項工作目前正在和東北方面進行商談。按照計劃,還將以此為基礎,建設一個參與性、體驗性、互動性較強的主題公園,讓游客到這里旅游時能親身體驗到“闖關東”的生產和生活。
目前朱家峪已經把劇組在這里取的外景和拍攝使用的道具保護和保存起來,還將在從旅游線路、景點建設、山東菜系、旅游工藝品等四大方面入手,將朱家峪打造成“山東的喬家大院”、“中國北方的周莊”。同時將對外打出“到東北走親戚,回山東看老家”口號,讓更多的百姓“看《闖關東》,游朱家峪”。
一部影視劇帶動地區旅游的成功先例不在少數,相信在有關部門的通力協作下,這部叫好又叫座的電視劇《闖關東》,一定會讓朱家峪在全國旅游景點中迅速躥紅,越來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