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23歲女白領因為飲食不合理而患上晚期胃癌的新聞,讓濟南眾多白領驚出了一身冷汗——對比一下飲食習慣,這里面怎么還有自己的影子呢?
在濟南這個CBD(中央商務區)越建越多的城市,一些每天出入寫字樓,看上去很光鮮的白領忍不住感嘆午餐的煩惱:“不是不想好好吃飯,實在是因為想好好吃一頓午飯太難。”
“蹭食族” 一瞥大師傅,心就慌慌
濼源大街是濟南寫字樓相對集中的商務區,這條街上公司、銀行林立,但建有食堂的單位卻特別少,于是專上別人單位食堂吃飯的“蹭食族”特別興盛。
干凈衛生,價格適中,雖不能享受該單位職工的餐補待遇,卻能吃到放心干凈的飯菜,這是對“蹭食族”最大的吸引力。
在某銀行工作的張小姐就經常到旁邊一家大酒店內部食堂蹭飯,飯卡是通過同事的老公托熟人辦的,就為這張飯卡,她連請了幾頓大餐。第一次到該食堂就餐時,張小姐感到非常驚訝,她竟然在這里撞見了將近三分之一的同事。
張小姐對這張飯卡非常珍惜,有時候聽該酒店內部員工抱怨飯菜不好吃,張小姐就連念“阿彌陀佛”——“能吃上食堂就不錯了,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但張小姐也有自己的痛苦,就是每天進餐廳都感覺有些“偷偷摸摸”。有一次,該食堂賣拉面的打卡機壞了,師傅要求每個人報上單位和名字,然后統一從飯卡里扣錢。張小姐沒做賊就先心虛了,她用蚊子聲剛報出單位,就迎面看到大師傅掃來的“驚鴻一瞥”。這一瞥,讓張小姐足有一周再吃拉面時,都會無緣由地心慌。
山大路,濟南的商務區之一,也有上班族辦了附近大學餐廳的飯卡。飯菜很實惠,5塊錢就能吃得飽,但跟一群身強力壯的大學生搶過幾次飯后,飯卡也沒了用場。
能在周圍單位蹭食堂,對很多白領來說,是一種幸福的苦惱,因為更多人要面對的是讓錢包變癟還是腸胃變癟的兩難選擇。
“拼飯族” 嘴里吃得香,心頭疼得慌
在濟南的CBD,飯菜讓白領們頗為喜歡,但價格更讓他們“看得上”。
比如,一些中高檔連鎖店通常會選擇開在商務樓,像傳世咖啡、圓緣園、一茶一坐,還有各種韓餐店、臺灣風味店等。這些店里通常也賣商務套餐,一般是一肉一菜一湯一米飯,但價格起碼在三四十元。口味是很好,環境也不錯,但天天中午吃這個,也是“傷不起”。
楊小姐是經十路上一家公司的財務人員,公司旁有一些小攤,但她總覺得“這么香的味道一聞就有問題,肯定有添加劑,把子肉的湯也不知道多久換一回”。
于是,楊小姐就養成習慣,跟同事到公司周圍一些上檔次的餐廳,每人點一個菜,然后AA制。“吃得是很放心了,但錢包很受罪。”楊小姐算了一筆賬,單是午餐的花費,一個月就得接近一千塊錢,心里還是蠻疼的。
漸漸地,同事們開始陸續退出,楊小姐被迫無奈時,也去馬路對面啃一塊“聞著很香但一定有問題”的把子肉。
“地攤族”“外賣族” 是收藏家,收藏“外賣電話”
小秦和小孫是小學教師,她倆午餐花費有個上限:絕不超過十塊錢。
銀座商城南邊有一條小吃街,里面都是些便宜小吃,五六塊錢就能吃飽。于是每天中午,一些附近的白領、民工還有學生都會涌進這里,找點東西吃。
小秦和小孫也常來,她們吃得最多的是米線。小秦說:“我知道吃米線不好,前幾天網上說的那個23歲得胃癌的白領不就是因為老吃米線和涼皮嗎?可不吃這個吃什么啊?有時候一邊吃著米線,一邊腦海里就想起關于米線不衛生的種種報道,但我們沒有選擇的余地。”
“我是個收藏家,藏品就是外賣的電話。”同在濼源大街上班的朱先生參加工作已經四年了。朱先生養成了一個習慣,平時走在外面,只要遇到能送外賣的店,他都會把電話記下來。幾年下來,朱先生的藏品已經攢了厚厚兩頁紙。
可是吃外賣也有問題,中午是吃飯的高峰期,外賣通常都很忙,飯菜送到了,也涼得差不多了。
越來越多的白領渴望,CBD能有完善的配套建設,也希望商家能發現這一商機,讓午餐不再是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