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化名)是青島人,在濟南海鮮大市場做了四五年的海鮮批發生意。“濟南的市場大,干的人也多,這兩年生意不好做。”劉陽的營業時間主要是凌晨到早上7點,以批發為主,不做零售。“干這行的要講良心,有的人是真的想做事業,有的人就是為了多掙錢,不惜坑人。”按照劉陽的說法,海鮮市場白天的買賣超過6成存在欺騙行為。
貓膩
“過完秤后加冰的,肯定有問題”
凌晨批發一般足稱 白天零售“看客宰人”
你若不懂海鮮又不差錢難免被宰得更狠
“說白了,白天就是以‘宰客’為主,缺斤少兩不稀奇。”劉陽介紹,海鮮市場的交易大致分兩種,夜里12點到第二天上午9點以批發為主,屬于正常營業時間,剩下的時間基本就是零售。“批發的客流量大,基本都是老主顧,外地的、周邊區縣的都會上這來拿貨,一般不會存在缺斤少兩的現象。”
而白天沒什么人,顧客主要是普通市民,“能賣一點是一點,主要以宰客為主,變著法兒地坑人,在秤上做做手腳什么的。”
劉陽介紹,攤販賣海鮮也不是什么人都騙,也是“看客宰人”的,有些看著較真的顧客,攤販就會少騙些,有些一看不懂海鮮又不差錢的,就會宰得狠一些,“零售的基本很少有老主顧,每天人來人往,能騙一個是一個,能多騙點就多騙點。”
“過完秤給你往里加冰的,十之八九都是不夠秤的,這種你就是去公平秤也稱不出來。”劉陽介紹,一般在裝袋時,攤主會刻意多撈一些,一是讓顧客多買,二是可以多帶些水壓秤,“一般來說,撈一斤蝦要帶出至少1兩的水,如果你覺得太多,他就會從袋子里撈出一些,這樣水還是留在袋子里。”
劉陽說,雖然自己不干這黑心的買賣,但常年在海鮮市場里做生意,對其中的道道一清二楚,“還有討價還價的,本來賣50元一斤,你非講到45元一斤,本來攤主就想著法的坑你,再講價他肯定會在秤上再給你算進去的,要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劉陽說。
貓膩
“電子秤可隨意調,7兩秤是潛規則”
白天零售1斤是7兩 貴海鮮大多不夠秤
有按鍵的有遙控的,一般“只賣給熟人”
在劉陽看來,海鮮市場缺斤少兩早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其中在秤上做手腳是最簡單也是“最掙錢的”。
“‘7兩秤’你聽說過沒?”見記者搖頭,他有些不可思議地重復道,“7兩秤你都不知道?我得給你好好普及一下。”這位30多歲的青年有些興奮。
他介紹,同一家攤位夜間批發基本都是標準秤交易,而白天零售就會以“7兩秤”為主。但攤主晚上批發和白天零售用的是同一個秤,中間并未更換衡器,可稱出來的重量和價錢卻相差很多。
“一般貴的海鮮才會不夠秤,10元以下的海鮮都不值當的。騙你那一兩塊錢,不夠費事的。”劉陽表示。
電子秤果真如劉陽所述可隨意調節?20日,記者在長途汽車站附近晨光市場找到幾家賣電子秤的商戶。
“你要多少公斤的?100的還是30的?”當記者表示要可以隨意調節的秤時,店主忽然變得謹慎,“有那種秤,就是比較貴。”“一般這個秤熟人來了我們才賣給他,不認識的都不賣,300元。”店主壓低聲音介紹,“有按鍵的,有遙控的,你要哪種?”
在記者的要求下,店主拿出一臺全新的電子秤,熟練地將電子秤的蓋子打開,隨手擺弄一下里面的零件,然后按按電子秤上的按鍵。幾分鐘后,店主表示秤已調好。店主介紹,秤上有M1至M5的5個按鍵,只要按M2至M5這幾個鍵中的任何一個,秤的計量就變了,而按M1,秤就可以回到標準狀態,“想讓它變幾兩秤就變幾兩秤”。
在其他商戶,記者均找到了這種可調節電子秤,只是價位從兩百元到四五百元不等。“通常情況下,賣秤的商戶不會向陌生顧客主動推銷這種秤,除非顧客問起。常年做生意的都知道這回事,只是大家不說而已。”劉陽表示。
貓膩
“專業定做的海鮮袋,想要多沉做多沉”
黑色袋子貌似平常,按海鮮價稱可以很值錢
袋子里一般事先注水壓秤,1個甚至不止1兩沉
買過海鮮的人都知道,濟南海鮮市場大多數攤販用一種很厚的黑色塑料袋。這種袋大小不一,厚度基本一致。對于袋子的重量,很少有顧客會去計較。
對于這種專用塑料袋,攤販會稱,“專用的塑料袋很牢固,能防止魚蝦、螃蟹等生猛海鮮刺破袋子從袋中溜出來。”但不少市民認為,這種塑料袋很厚,有一定的重量,尤其是越買貴的海鮮,這種袋子就越“值錢”。
19日下午的調查交易中,170元的海蟹被套了三層袋子,100元的爬蝦則被套了四層袋子。一個袋子已足夠結實,攤販卻毫不吝惜地多套幾層。這個厚實的袋子到底有多重?記者決定親自稱一稱。
控干了袋里的水分,電子秤調為標準秤,將袋子整平放在秤上,顯示器顯示為1兩。
一個袋子就有1兩?記者半信半疑。隨后,又將袋子拿到街上賣水果的攤位上,“1兩,高高的。”賣水果的大媽連稱,這袋子可真夠厚實的。
一個袋子1兩,海蟹55元一斤,三個袋子就值16.5元。如此“值錢”的袋子,成本價又是多少?
20日下午,記者走遍中恒商城并未發現有商鋪賣這種專業袋。
“這袋是要定做的,你想要多沉就能做多沉。”位于商城1樓二廳一家方便袋專賣店的老板介紹,“重1兩、40厘米大小的袋子,差不多六七毛一個。做得越多越便宜。”“你要是想要2兩的,我們就能做2兩的,一般賣海鮮的都在我這做……”盡管人已走遠,但老板還在極力推銷。
而劉陽表示,袋子本身沉也沒啥奇怪的,買海鮮時少要個袋便是。更氣人的是,有很多攤販會在袋子里事先裝上水,“裝海鮮之前,袋子就已經灌上水了,稍微沾一點水,這袋子可就不止1兩沉,簡直讓你防不勝防。”
“還想怎么樣?補給你就行了!”
遇顧客反映,守著公平秤市場辦工作人員紋絲不動
為何不處罰?男子稱只是管理市場的,沒有執法權
19日下午,在記者發現170元海蟹分量不足時,守著公平秤的市場辦工作人員坐在辦公室里紋絲不動,“不夠秤去找他就是了,把差的錢要回來,或者給你補上也行啊。”
若是攤主不承認怎么辦?“那你就再來找我們,我們去幫你找。”
本想帶領市場辦的工作人員一同質問攤販,對其實行一定處罰以示警戒。無奈,工作人員并不理會。“你還想怎么樣?補給你就行了。”市場辦一名穿制服的男子反問道。
為何不處罰?男子回答,“我們只是市場辦,只是管理市場的,沒有執法權。”
既然是管理市場的,又明知市場上存在問題交易,卻只能以一句“沒有執法權”就袖手旁觀?
而在劉陽看來,市場辦的態度并不稀奇。“都是一個市場的,時間一長大家都熟了,查得嚴的時候,他們會收走攤販的秤,收走了又怎樣,等外人一走,他們再去要回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