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五龍潭飛絮如漫天雪花,水面則被柳絮覆蓋。 記者王鋒 攝□本報記者 王亞妹 黃黎18日,五龍潭飛絮如漫天雪花,水面則被柳絮覆蓋。 記者王鋒 攝□本報記者 王亞妹 黃黎

  陽春四月天,楊柳飛絮也開始飄了。這一兩個星期,很多市民又感受到了楊柳絮的威力,甚至在埋怨相關部門治理無方。其實,相關部門年年都在想辦法。不過每一年,市民都還是希望情況有所不同,或者說,問題的解決能更進一步。

  比如今年,國家林業局首次以“1號文件”的方式下發《關于做好楊柳飛絮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锻ㄖ芬髮⒅卫砣蝿章鋵嵉侥甓取⒙鋵嵉降貕K(區域),逐步減少飛絮量,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取得明顯成效,實現有絮不成災。所謂“雙落實”,感覺就是要一個治理“時間表”,哪一年,在哪些地段,完成了哪些任務,若完成不了,又是如何改善。甚或,將該“時間表”向社會公示。

  飛絮成災·誰的錯?飛絮是自然賦予的神奇成了危害那是人的問題

  “楊柳青青江水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中國人是有楊柳情結的。這些詩詞作者們恐怕做夢也想不到,曾經筆下的“美好”現在會淪落為“擾民”。

  關于楊絮柳絮的危害已說得很多了。不過,在植物專家眼里,這是大自然的一個神奇。楊柳樹的特性是雌雄異株,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這個樹分公樹和母樹,這是神奇的地方。第二個神奇,是楊樹和柳樹的種子傳播方式非常特殊,被人形象地叫“自備飛翔裝置”。絮是種子的衍生物,飛絮就是它帶著種子隨風飄散,落到哪兒,就生長在哪兒,傳播能力是非常強大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曾表示,問題其實不在楊樹柳樹,而在種樹者。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各地、各部門(系統)大力推進城鎮造林綠化,栽培種植了大量楊柳樹,其一直是北方地區的一個主要造林樹種,也的確為增加城鎮綠量、改善生態環境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些年,這些樹大都進入成熟期,飛絮就多。因此就需要控制其在生存空間中的數量。說得再嚴重一點,就是我們的城市生態系統建設應向更高水平發展,改善生態系統的樹種結構,補種一些,淘汰一些,增加它的多樣性,使人和其他物種平衡發展,而不能僅停留在“綠化階段”。

  飛絮少可怡情,多則掃興,再多就是危害了。如何把握這個度,就看人的本事了。

   數量巨大·為啥種?旅游路等路段楊樹超級多 初種時真的需要它防風固沙

  楊樹柳樹數量不少。據幾年前的數據,楊樹得有2萬多棵,一下子全砍掉不現實,而且短期內還無法栽種新的樹木,更別提很快長成能夠遮陽的參天大樹了。因此,在控制增量、減少存量的原則下進行治理是關鍵。

  根據此前濟南園林局方面的公開數據,2000年以前,毛白楊是濟南最主要的綠化樹種之一。而在城市道路綠化樹種中,毛白楊的比例更是達到了50%。近些年,市區的種植計劃已不再安排楊樹,而是選擇法桐、國槐、白蠟和銀杏等遮陽效果好、適合綠化的樹種。因此毛白楊的比例銳減,但也在27%左右,僅次于法桐,是道路兩側第二多的樹種。

  記者詢問歷下、市中、槐蔭、天橋、歷城等區園林局并搜集相關資料,得出了一個并不完全的楊樹種植情況:經十東路1857棵、旅游路1254棵、馬鞍山路441棵、工業北路南側附近300多棵、張養浩墓園159棵,還有二環東路、二環南路、千佛山附近、洪樓廣場附近、東晨大街、將軍廣場附近、經十路3520附近、五里牌坊附近、經十西路、歷陽大街、英雄山、緯一路、緯二路、舜玉小區等地也有一定數量的楊樹。

  “這些中有很多都是多年前種的,有歷史因素,或者是附近村莊村民自行種植的?!毕嚓P人士稱,雖然市區行道樹不再選楊樹,但本世紀初部分道路進行園林建設時,仍然大面積種植了楊樹。比如十多年前,在旅游路、工業北路、二環東路等開發剛剛開始時,是需要其進行防風隔離的。而毛白楊易于栽種,生長快,樹冠面積大,在遮陽避暑、防風固沙等方面作用挺大,至今它的一些作用尚無法被其他樹種替代。

  此外,記者走訪發現,明湖東路、明湖北路、護城河、工商河等地附近,則種植著不少柳樹。

  前路漫漫·怎么辦?讓公眾了解情況 共同參與治理需要理解和耐心 需要主觀努力

  一棵20米高的楊樹,在微風的狀況下,飄絮的范圍有一個小足球場大,一棵大樹飄絮的范圍則有大足球場那么大。楊絮柳絮不好治理,這在包括濟南在內的北方城市都是頭疼事。

  有專家曾稱,按目前的情況預測,二環南路和大明湖周邊的飛絮,少說也可能會飄個20年。治理是個漫長復雜的過程,這一點應取得公眾的理解。

  老百姓理解了,就有了耐性,有了參與性、支持性。具體來說,一方面要大量地科普,告訴市民樹木種植的來龍去脈以及深遠意義,另一方面也要園林部門制定、公開治理方案以及階段目標,比如哪些路段飄絮樹最多,何時能更換樹種?若不能更換,采用哪種方式來治理?這樣信息透明,大家容易理解,也可避免諸多誤解。更重要的是,這是在培養市民的現代生態環境的意識。

  我們做到多少?又該怎么做呢?

  日前,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啟動了一個叫“楊柳飛絮雌雄株調查的培訓大會”,就是想讓各個街道調查一下楊樹有多少雌株、柳樹有多少雌株,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樹齡是多少,生長狀況怎么樣,哪里飛絮情況比較嚴重。這個季節正好能看楊柳樹誰是雌的誰是雄的,再過段時間就看不出來了。查出來以后怎么辦?標記上,這棵樹是雄樹,這棵樹是雌樹,然后制定治理方案并公示,讓大家來參與、監督。

  北京園林部門放下豪言:“全力以赴、全民動員,想用6年到8年時間,把北京的飛絮減少60%?!?/p>

  我們的目標呢?

  正如中國林科院首席專家陸元昌所說,“楊柳樹真的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人為地把它在生存空間種得太多了。因此,要建立生態系統的平衡機制,還需要人的主觀努力。”

  短期長期物理化學6種治絮手段PK短期治理

  采用人工水槍清洗和清理落物相結合的環衛措施。就是用水將楊絮打濕,讓其增重掉落。

  種綠化帶。起到阻隔、吸附和固定一部分飛絮的作用。

  掛吊瓶,即通過打抑制劑,抑制性器官的發育。不過,一針得30多塊錢,而且打針的地方由于長時間的損傷會使樹木被病菌感染生病。

  高位嫁接,主要是針對柳樹。業內人士稱為高接換頭,把雌株的頭砍掉,取雄株的接穗給嫁接上,既費時又昂貴。

  長期治理

  一方面,根據其生長情況,伴隨著更新換代以及城市道路改造,逐步更換樹種。

  另一方面,在未來規劃中,培育雄株,減少雌株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