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經濟發展——

  既要質量效益也要發展速度

  “經濟發展”是王文濤一言一行中的關鍵詞。4月15日市兩會閉幕后,王文濤到基層調研的第一站來到天橋區。在鑫茂齊魯科技城國家級孵化器項目現場,他和鑫茂集團董事局主席杜克榮邊走邊聊的對話,給眾多中小微企業做大做強增添了不少信心。

  一個月的時間,從重汽集團動力部現場到中國石油集 團濟柴動力總廠,從漢峪金谷項目現場到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從龍岡夢幻星空項目到仁風鎮富硒西瓜特色品牌基地,王文濤在各縣(市)區、高新區走訪調研了六十幾個企業、項目現場,細研究、提問題、說意見。如何正確認識、主動適應、積極引領新常態?他說得明白:“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既需要推進轉型升級、提高質量效益,也需要有一定的發展速度,否則轉型升級就無從抓起。” “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常掛在王文濤的嘴邊。在專題研究經濟發展時,他向在座的領導干部取經的同時還送經:要創新農業發展思路,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業”發展模式,鼓勵農民通過互聯網銷售農產品。在天橋區調研時,他對海爾集團發展智能家居產業的做法給予肯定,“打造互聯網+智能家居生態鏈是一個嶄新的產業發展方向,這里邊大有文章可做。”

  縣域經濟是省會改革發展的短板,“提升省會改革發展水平必須抓好縣域經濟”。王文濤到縣區調研時提出明確要求,“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招商引資,要緊緊抓住招商引資這條經濟工作的生命線不放松。”根據各縣區的區位優勢、產業特色、資源要素等,王文濤分別提出了建議。比如,歷下區要積極探索“錯位互補、協同發展”模式,科學定位布局、突出自身特色、發揮比較優勢,推動區域特色產業協調可持續發展;長清區要在加快產學研融合發展上狠下功夫,加快傳統產業提升和新興產業發展;槐蔭區要堅定不移地抓好棚改、舊改,推動產城融合度不斷提升;天橋區要開拓創新、轉變思路,下大力氣做好老城區、老工業、老市場的轉型升級……

  抓干部帶隊伍——

  領導干部要先從自身做起

  在半個多月前舉行的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王文濤與人大代表的首次互動場景至今仍被很多人津津樂道。“人大代表來自人民、代表人民,請大家圍繞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多提意見建議,盡量少匯報工作。”這樣開誠布公的風格深受代表們的歡迎,會場氣氛立刻活躍起來。更讓代表們沒有想到的是,針對大家提出的意見建議,王文濤均一一回應,沒有遺漏。

  如此行事,正如他在多個場合對干部所要求的一樣——“實在、實干、實績”。對黨員干部的作風、選人用人機制,王文濤也有一套嚴格標準。“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一定要時刻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絕不做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兩面人’”、“必須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擰得緊而又緊”……4月3日上午,在市委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大會上,王文濤給黨員干部上了一堂生動的“黨風廉政課”,令人印象深刻。

  “用好了人,百姓心中亮堂;用對了人,就能在一個地區和單位樹立一面旗幟……”4月20日上午,在干部隊伍建設和作風建設專題調研座談會上,談起干部選拔的重要性,王文濤直言,“我也有一套標準,就是用‘四看一聽’來判斷干部,看到底是花言巧語,還是真正追求實在、實干、實績。”

  一個月的時間緊張而充實、忙碌而短暫。這一個月,王文濤融入了這座城市,真正成為了山東人、濟南人。在一起共筑“濟南夢”的路上,我們還會繼續看到他帶領干部群眾勤奮實干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