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晨5點站不到崗位上,三四百人的農貿市場就亂成一鍋粥。”每天早上5點上班,這已經成為張家洼街道馬莊社區居民呂學義的習慣。

  2015年,馬莊社區投資180萬元,修建張家洼街道規格最高的農貿市場,每天小商小販達到三四百人。由于市場面積大,攤位多,車流量大,衛生死角多,一直是馬莊社區環境衛生整治的難點。

  58歲的老黨員呂學義,正好負責小區的衛生管理工作。7月18日早晨7點,記者在菜市場遇見了他。“現在,重點疏導流動攤位,別讓他們擠占了道路。中午只有半小時吃飯時間,吃飯后,打掃垃圾。每天光爛菜葉子、西瓜皮就打掃五六車子。下午撤攤之后,還要將攤位清洗一遍。如果一天不打掃,行人就插不下腳去。”呂學義說。

  正在創城的關鍵時候,他82歲的老母親突發心肌梗塞,住進了市醫院的ICU病房。忙碌了一夜的他,第二天早上5點,提上包準備去菜市場。結果,前腳剛踏出病房,就被他的弟弟一把拽了回來。“咱媽病成這樣,你還有心思去上班,你也忒不孝順了!”隨后,弟兄4個紛紛站出來指責他的不是。呂學義說:“兄弟們都陪在這里,也幫不了醫生的忙,大家坐在這里,干著急,沒用處。但是,我不去菜市場,那里就會亂成一鍋粥,那就是我失職。”他的一番話,合情合理,兄弟們一時沒了火性。“我晚上過來照顧咱媽,白天就麻煩你們幾個了。”呂學義說。

  就這樣,在母親住院期間,他白天按時上下班,晚上照顧母親,每天最多睡4個小時,一連就是兩個星期。母親出院時,指著5個兒子說,就是你大哥瘦了黑了。

  是啊,他管理的馬莊市場,2000多平方米,170多個攤位,井然有序,干凈整潔,多次被前來檢查的市場監管局領導評為“放心單位”。

  來源:萊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