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煙臺中小學正式開學,一年級迎來新同學。在芝罘區塔山小學今年一年級新生中有兩位特殊新生,49歲的王莉和10歲于卓群同上上學一年級。據介紹,王莉是于卓群的媽媽,于卓群患有腦癱,行動不便,但渴望上學,為了滿足孩子的求學心愿,王莉自愿到學校陪讀,重上一年級。

特別的“同桌”:媽媽坐左邊兒子坐右邊
4日上午,芝罘區塔山小學開學典禮過后,開始新學期第一堂課。在一年級1班的教室里,有一對特別的同桌,一個是49歲的中年婦女,一個是10歲的腦癱患兒。他們其實是一對母子。兒子于卓群生活不能自理,媽媽王莉為讓兒子正常求學,毅然決定陪孩子一起讀書,成為同桌,媽媽坐左邊,兒子坐右邊。
作為同桌,王莉的陪伴不僅在課堂上。由于行動不便,課間活動,于卓群需要在媽媽的攙扶下行動。
日常活動還可以,但也有尷尬的時候。比如上廁所的時候,剛開始,王莉背著兒子到男廁所,同學們見進來一個女的,都一哄而散。后來,她又試著將兒子背到女廁所,但兒子死活都不干。最終,王莉只有等到大家都上課了,才帶著兒子去上廁所。
雖然小插曲不斷,但于卓群很快適應了上學生活,“上學很幸福,我喜歡上學,第一堂課我覺得我可以適應。”于卓群說。
王莉告訴記者,雖然之前沒有上過學,但在家,于卓群能認識二三百個字,自己的名字也會寫。



“孩子出生的時候是早產,31個周不到,出生的時候不到3斤。”王莉告訴記者,“一出生就住進了保溫箱,第三天在保溫箱里出現窒息的情況,醫生感覺搶救。后來就經常患病,9個月大的時候在北京的醫院診斷為痙攣性腦癱。”為了照顧孩子,王莉辭去了工作專門在家照顧于卓群,家里的重擔全部壓在爸爸身上。
“前幾年一直到處跑,找醫生治療,做康復訓練。”王莉說,孩子一天天長大了,其他小朋友上幼兒園的時候,他不能上,6歲了其他小朋友上小學了,他由于身體原因還是不能上,后來隨著康復訓練,身體逐漸好起來,“有一天,他說,媽媽我想上學。我愿意去上學。”
“我當時就感到一陣心酸,我覺得應該讓孩子上學,雖然孩子肢體有殘疾,智力上沒有問題,我不能讓他精神上有缺憾。我要讓他學知識,學會自立,將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于是,王莉在臨近開學的8月28日到學校詢問能否報名上學?“特別感謝學校的領導和老師,他們知道我們的情況后,在報名結束的情況下,毅然決定接受我們入學,給孩子辦學籍。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王莉說,“特別感謝學校,為我們考慮的很細致,我們一家都很感激。”


老師說這是緣分,學校說盡最大可能幫助他
班上有這樣一對特殊同桌,班主任王嫻老師說,“從教快十年了,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學生,我當時就想到今年甘肅省一名叫魏祥的殘疾考生自立自強考入清華大學,帶著母親求學。我想在我執業生涯中能夠教這樣一名學生,也是一種緣分,一種體驗,說不能這名學生將來也能上清華北大。我會盡心盡力的教好,教會他該會的每一個知識點。”
“學校充分體諒孩子家長的良苦用心,當時在報名已經結束的情況下,張森校長毅然決定接受這名同學,給他申請正式學籍。學校選派有近十年教齡,還是先進黨員的的老師擔任班主任,各科老師都是年富力強,經驗豐富。”塔山小學副校長姜健華告訴記者,“另外,考慮到孩子身體的情況,學校同意家長陪讀,專門安排了座位,針對學生下午要做康復的需求,我們把體育課安排在下午,不耽誤孩子文化課的學習。總之,我們學校將盡最大的可能來幫助孩子上學。
開學第一天,于卓群的媽媽說,孩子已經基本適應了,未來只要條件允許,她會一直陪讀下去,希望孩子將來能考上大學,學到一技之長。“畢竟父母有老的一天,我希望將來他能自食其力。”王莉說,“現在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但為了孩子,一定會堅持下去的。”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記者 李楠楠 通訊員 姚雪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