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省政協召開《加強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切實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重點提案督辦座談會。
“今年我們醫院二孩和一孩的出生率基本持平,高齡孕產婦明顯增加,45、46歲的孕產婦并不鮮見。”濟南市婦幼保健院院長張運利說,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35歲以上的高齡孕產婦明顯增加,出生缺陷發生的風險相應增加。
作為出生缺陷防治一級預防的主要環節,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是從源頭減低出生缺陷發生率的重要手段。
據省衛計委巡視員宋新強介紹,我省自2010年開展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試點,2013年實現全省縣(市、區)全覆蓋,2014年在全國率先將艾滋病初篩納入,截至2016年底,全省累計為597萬人免費提供了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群覆蓋率保持在85%以上。除主觀因素不愿意接受檢查外,尚未覆蓋的人群主要是外出務工或者流動人員、偏遠地區人員,或者夫妻一方在外工作,不能同時接受檢查的。
2015年全省圍產兒出生缺陷發生率為10.22‰,比2014年降低2.76‰,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仍存在宣傳教育有待加強,服務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
九三學社山東省委在全省范圍內抽取部分2014年來有生育現象或現孕的218名育齡婦女進行電話調查,發現參加過孕前檢查的175人中,有42人在接受孕前檢查6個月后才懷孕;在未參加檢查的43人中,有8人是準備去檢查時發現懷孕。此外,對某區2011-2014年的6665條嬰兒出生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在登記結婚后37周內生育的有1793人,占26.9%,說明這部分育齡婦女在結婚時已懷孕,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在妊娠之前4-6個月內進行最好。
“缺乏計劃懷孕的意識可能導致匆忙受孕,影響胎兒素質。”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山東省委專職副主委宋尚桂說,因此他們在提案在中呼吁切實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城鄉群眾主動參與。
根據提案建議,省衛計委將從兩方面入手加強宣傳引導。面向待孕夫婦和未婚青年(包括在校大學生)廣泛宣傳檢查的目的意義和服務內容,提升優生科學知識水平,增強孕前風險防范意識,提高參檢積極性。在全面做好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基礎上,通過基層衛生計生人員入戶走訪等途徑,對35歲以上及評估為高風險的計劃懷孕夫婦,開展面對面咨詢服務,提供針對性孕前優生指導。
(來源:新銳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