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2.8億畝可以開發利用。由袁隆平院士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去年落戶青島,9月28日,他們研發的海水稻開始收割,袁隆平的目標是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實現海水稻能在千分之八到10鹽堿地上畝產三百公斤,如果能夠實現,對于我國的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海水稻種植第一年的表現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閃電新聞客戶端聯合齊魯頻道對收割情況進行現場直播。

  齊魯網9月28日訊(記者 高亞南)青島“海水稻”今收割“巨人稻”一株高達兩米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在青島,有兩塊稻田即將收割,一塊是在青島李滄區的白泥地公園這塊稻田,另外一塊在距離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五十多公里以外的即墨區金口鎮,記者從青島李滄區白泥地公園這塊稻田看到,這里水稻長得比人還高,據了解,它叫做巨人稻,長到兩米的高度都算是稀松平常。

  海水稻是用海水澆灌的嗎?專家這樣說

  今天下午,青島李滄區的白泥地公園和即墨區金口鎮海水稻試驗田收割正式開始,和青島李滄區的白泥地公園的試驗田不同,這邊的稻田是長在貨真價實的鹽堿地上,這里是大面積推廣“海水稻”試種的種植基地。相比較起來,面積就大多了,這邊專門準備了一臺收割機,機械化作業。

  有不少網友問到,海水稻,是用海水澆灌的嗎?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教授介紹,其實“海水稻”不是用海水澆灌的,也許用“咸水稻”或者“耐鹽堿水稻”來稱呼更形象一些。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今天收割的水稻,平日都是用海水和淡水一定的比例(3‰-6‰)調配灌溉,如果用海水澆灌,稻子是吃不消的。

  海水稻=海水+稻?錯!要知道目前全世界海水的平均鹽度高達35‰,我國四大海域中鹽度最低的渤海,含鹽度也有30‰。想象一下,一公斤水里有35克鹽,已經算齁咸齁咸了,長時間泡在這樣水里,人都受不了,更何況是水稻呢。所以說,“海水稻”的真實名稱是“耐鹽堿水稻”,是指能在海邊灘涂等鹽堿地里生長,甚至能忍受海水短期浸泡的水稻。

  現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的海水稻,已經可以在含鹽度3‰-6‰的土地上茁壯成長,科研人員計劃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海水稻實驗材料的耐鹽度提高到8‰-10‰,通過雜交培育,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依然可以達到畝產300公斤以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