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批準開展2018年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的通知》,《關于批準開展2018年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建設的通知》。

  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名單全國254個,山東20個

  根據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1號文件有關部署要求,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啟動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工作。經縣(市、區)申請、省級遴選、部級審查,決定批準北京市平谷區峪口鎮等254個鎮(鄉)開展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

  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名單,山東20個:

  濟南市歷城區唐王鎮

  諸城市相州鎮

  萊西市店埠鎮

  費縣胡陽鎮

  郯城縣歸昌鄉

  魚臺縣王魯鎮

  高青縣唐坊鎮

  榮成市俚島鎮

  成武縣大田集鎮

  臨邑縣德平鎮

  萊蕪市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楊莊鎮

  茌平縣賈寨鎮

  泰安市岱岳區祝陽鎮

  利津縣鹽窩鎮

  龍口市石糧鎮

  昌邑市飲馬鎮

  五蓮縣叩官鎮

  平陰縣孝直鎮

  棗莊市山亭區水泉鎮

  嘉祥縣老僧堂鎮

  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名單

為指導各地扎實推進示范建設工作,確保政策有效落實,通知要求:為指導各地扎實推進示范建設工作,確保政策有效落實,通知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準確把握政策定位。開展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大舉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直屬墾區(以下簡稱各省)要高度重視,認真學習《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關于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展產業興村強縣示范行動的通知》(農財發〔2018〕18號)精神,明確思路,強化責任,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高度,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政策定位,把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放到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中去系統謀劃,作為推動產業興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措施來落實,作為引領鄉村振興的樣板田來打造,大力培育鄉土經濟、鄉村產業,推動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邁進,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致富增收。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要把建立完善農民利益聯結機制作為重要目標,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財政獎補資金股權量化、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等多種易操作、可持續的方式,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在發展標準化規模化種養業中,要通過加入合作社、發展訂單農業、開展生產托管等方式,直接帶動農民發展、直接讓農民受益;在發展農產品加工營銷、農業科技服務、農業休閑觀光等產業中,推動與農民建立契約型、股權型等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成果;在鼓勵資本下鄉發展農業產業中,要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和管理辦法,設立必要的“防火墻”,防止侵犯農民利益,確保廣大農民尤其是小農戶實實在在分享發展成果。

  三、嚴格支出方向,提升資金使用效益。2018年中央財政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獎補資金已經下達。各省要根據通過審查的示范鎮具體情況,按照相關因素測算下達中央財政補獎資金,其中分配給貧困縣的要落實好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政策要求,體現帶貧減貧效果。此次審查未通過的鄉鎮,中央財政已測算的補獎資金將在下一年度下達相關省份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中作相應抵扣。各省要指導督促地方嚴格執行中央財政補獎資金支出方向,堅決杜絕用于少數幾家企業的直接補助或搞平均分配“撒胡椒面”,不得用于修建樓堂館所、培訓中心、職工宿舍以及購置非生產性車輛,不得用于城鄉道路建設及綠化,不得用于一般性支出。鼓勵各地整合其他相關渠道資金,聚焦產業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投入力度,并利用財政資金引導撬動金融、社會資本投入建設,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貸款貼息等方式,共同推進農業產業強鎮示范發展。

  四、堅持問題導向,修改完善建設方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已將相關示范鎮建設方案審查意見反饋各省。請各省根據審查意見和本通知要求,指導督促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抓緊修改完善建設方案,細化建設內容、實施主體、資金安排和建設進度,特別是進一步聚焦主導產業,并緊緊圍繞主導產業發展二、三產業,完善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請各省于8月20日前將調整完善后的全部示范鎮建設方案重新報送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備案,并通過農業農村部財務管理信息平臺(cw.agri.cn)報送電子版。對不按要求完善建設方案的,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將予以通報并撤銷示范資格,三年內不得再次申報。

  五、加快建設進度,強化典型經驗宣傳。各省要切實抓緊推進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強化各項管理措施,確保政策早見效、產業早興旺、農民早受益;要注重梳理總結典型經驗、典型模式,加強宣傳引導,全面展示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成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將對各省示范建設情況進行調度、督導,并適時召開現場會,組織交流推進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的好做法、好經驗,更好地促進各地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工作。

  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全國32個縣(市區),山東3個

  根據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1號文件有關部署要求,為推動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8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啟動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建設。經縣(市、區)申請、省級遴選、部級審查,決定批準河北省內丘縣等32個縣(市、區)實施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

  山東3個:招遠市;昌邑市;日照市嵐山區。

  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名單

為指導各地扎實推進項目實施,確保政策項目有效落實,通知要求:為指導各地扎實推進項目實施,確保政策項目有效落實,通知要求:

  一、進一步明確項目建設目標。實施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是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舉措。各有關省(自治區)及廣東省農墾總局(以下簡稱各省)要高度重視,認真學習《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關于實施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的通知》(農財發〔2018〕22號)精神,準確把握實施要點,聚焦果菜茶等特色主導產品生產,延伸綠色優質特色農產品產業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實現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資源利用高、農民收入高、消費者廣泛認可,真正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真正把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思路融入到項目管理實踐中去,在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與效益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二、進一步優化資金使用方向。2018年中央財政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補助資金已經下達,其中分配給貧困縣的要落實好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政策要求,體現帶貧減貧效果。各省要根據具體項目情況,按照相關因素測算分配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中央財政補助資金要聚焦主導產品發展,圍繞“綠色”“優質”“特色”“安全”加大投入,突出集中打造、整體推進,堅決杜絕用于少數幾家企業的直接補助或搞平均分配“撒胡椒面”,不得用于修建樓堂館所、培訓中心,不得用于一般性支出。鼓勵各省統籌其他相關資金渠道,加大對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集中用于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完善產業鏈條,補短板、強優勢;通過財政資金引導工商資本參與綠色優質農產品全產業鏈發展,打造產業集群。

  三、進一步完善項目建設方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已將項目建設方案審查意見反饋各省。請各省根據審查意見和本通知要求,指導督促地方有關部門抓緊修改完善建設方案,細化建設內容、實施主體、資金安排、建設進度,特別是進一步聚焦主導產業延伸打造產業鏈,完善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請各省于8月20日前將調整完善后的全部項目建設方案重新報送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備案,并通過農業農村部財務管理信息平臺(cw.agri.cn)報送電子版。

  四、切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各省要督促指導項目建設單位抓緊推進項目建設,完善管理措施,并強化典型經驗、典型模式宣傳推介,引導各地將綠色優質特色農業培育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持產業,更好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消費需求。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將對各省項目建設情況進行調度,并適時開展專項督導,調度、督導情況將與下一年度項目資金安排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