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都九旬孤寡老人躺病床上捐一萬: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捐款了

  1月16日,羅榮躍在醫院里捐出了他的最后一筆助學金。自2013年開始,這位93歲的孤寡老人,陸陸續續向家鄉學校的孩子們捐贈了4萬多元。

  據紅星新聞報道,這次,羅榮躍沒有辦法動身去學校,只好將1萬元現金疊得整整齊齊,托付信任的人轉交過去。他說,因為需要支付醫療費用,所以這可能是最后一次捐獻了,希望孩子們能夠繼續勤奮學習,將來為祖國發展做出貢獻。

羅榮躍在醫院羅榮躍在醫院

  6年捐了4萬多元,超過300名學子收到過他的助學金

  近日,成都市龍泉驛區西河鎮政府官方公眾號以“感動西河”為題,講述了當地孤寡老人羅榮躍連續6年,為家鄉學校捐助助學金的事跡。

  1月16日,羅榮躍在醫院里寫下:我自愿捐一萬元,獎給學生。去年,學校曾告訴他捐得太多了,因擔心學校不讓他繼續捐,他專門在紙條的背面又寫了四個大字:我已決定。

  羅榮躍的家在西河鎮天平村1組,幾個月前,他因病住進村里的醫院。受羅榮躍捐助的天平小學距離醫院只有幾里路,是天平村轄區內唯一一所學校。曾經,每一次他都會親自到校,把捐款一份一份送到孩子們手上。“就連做好事,他也從不麻煩他人。”

  天平小學張校長回憶,每年寒假前散學典禮那一天,羅榮躍都會坐著三輪車來學校。考慮到他年齡大了,學校曾多次提出接送他,他總是拒絕,“不麻煩,我自己能夠走”。

  這次,行動不便的他只好托付給村組的組長,還讓組長帶去他的歉意:因為需要支付醫療費用,所以今年可能是最后一次捐獻了,希望孩子們能夠繼續勤奮學習,將來為祖國發展做出貢獻。

  6年來,羅榮躍一共向天平小學捐了7次,捐贈數額從最開始的2000多元逐漸增加到現在的10000元,總額共計4萬余元,超過300名優秀學子收到過他的助學金。張校長表示,學校曾經很簡陋,近年來硬軟件設施都跟上了,也有很多農民工子弟入學,學校其實始終都有專項的助學金,羅榮躍的捐贈就作為一種精神層面的鼓勵,獎勵給品學兼優、經濟困難的孩子,“

  孩子們說,除了感受到學校的關懷,又能感受到社會的關懷,學習更努力了,也很開心。”

  居民們評價:“老人善舉令人動容,愿他早日恢復健康。”

羅榮躍寫下的紙條羅榮躍寫下的紙條

  每月2000留1000,是一元一元省出來的

  1月23日,記者來到天平村華橋醫院探望羅榮躍。他住在醫院養老區的二樓,上樓的時候,一直照顧他的王姐介紹,老人身體狀態還不錯,只是最近高血壓很嚴重,要吃雙倍的藥,前不久還受過抑郁癥的困擾,偶爾說話不知所云。

  “羅大爺,有人來看你了!”王姐打開房門,羅榮躍自己起身坐在床上,他顯得很開心、很精神。王姐說,老人一直沒有成家,膝下無兒無女,生活上非常節儉,捐助給學生的錢,都是他一元一元在日常開銷中節省出來的。

  對話過程中,羅榮躍的精神已經不比常人,不管問什么問題,他都會斷斷續續聊起他的過去。

  當地政府介紹,羅榮躍每個月可以領到五保金、優撫金、高齡補貼等共計2000多元。羅榮躍說,他不抽煙不喝酒也不到處去耍,2000多元對于他來說太多了。除去日常開銷,他每個月能節省下1000元左右,幾乎全部存下來捐給了孩子們。

  羅榮躍現在一共有兩三萬積蓄,本來他想把錢全部捐出,但是親戚們并不同意。最終,他決定留下一部分錢養病、養老,又透露,如果今年還能剩下一些錢,他一定還會再捐。“錢這個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走。”

羅榮躍和孩子們合影羅榮躍和孩子們合影

  曾是援朝老兵,捐助學金為了回報社會

  1926年,羅榮躍在成都龍泉驛出生。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打響,羅榮躍應征入伍。

  部隊的番號、打過哪些仗,羅榮躍已經記不清了。他只記得戰場上的自己是一名電話員,戰爭結束后又當了4年海軍,是海岸炮兵部隊里的裝彈員。

  從床上下地,他擺出正在填充彈藥的樣子,一招一式都像在陣地上,眼神堅毅。聊起戰友,羅榮躍還記得到排長和一個小兵的姓氏,眼里不經意飄過幾絲淚花。“電話員都躲在碉堡里面,打不到我,但是跟我一起來的人很多都犧牲了,我們排長一共8次負傷。”

  他覺得自己這么幸運,退伍后可以為社會做點事情。回到家鄉,他當過小學的代課教師,也曾和村民們一起努力辦了所幼兒園。

  在羅榮躍看來,自己在軍隊的歷練,學到的文化知識,年邁后享受的養老待遇,都是來自于黨的恩情。

  “就趁我還在的時候,回饋給黨,回饋給社會。”這是他反復提起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