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不是和小編一樣
記憶深處總有速凍水餃的影子
宅在家又不高興燒飯的選擇
所以大家應該都吃過
灣仔碼頭的水餃
味道不錯也不算太貴
很多人應該都認識包裝上
笑瞇瞇的“臧姑娘”
的確,灣仔碼頭這個品牌
就是來自青島的臧健和
在香港灣仔碼頭邊創立的
灣仔碼頭的水餃
吃起來就帶著一絲傷感了
香港著名品牌“灣仔碼頭”水餃創辦人、人稱“臧姑娘”和“水餃皇后”的臧健和,11日被證實在香港過世,享年73歲。
較少在公眾場合露面
上一次還是08年4月
坐輪椅出席香港中文大學
敬文書院臧健和堂命名典禮
臧健和更為人熟知的名字
是“水餃皇后”或者“臧姑娘”
這兩個名字大體上
可以概括其一生
獅子山下奮斗的傳奇故事
“灣仔碼頭”是家喻戶曉的水餃牌子
也是臧健和于獅子山下
奮斗的傳奇故事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
來自山東青島的臧健和,自小為補貼家計輟學到縣醫院工作,認識了泰國華僑醫生,結成夫妻,不久誕下兩個女兒,丈夫后來回國,之后她帶著女兒到泰國找到丈夫,發現對方居然另有老婆孩子,就這樣被夫家拋棄。
1977年
當時32歲的臧健和帶著年僅4歲和8歲的兩個女兒,輾轉停留在香港,因不熟悉廣東話,曾為生活所迫跑去當酒樓洗碗工和電車清潔員,甚至一天工作20小時,之后因受傷丟了飯碗。
后來朋友到她家造訪,對其親手煮的餃子贊不絕口,提議她到街邊擺攤,做累了又可以休息,為她的人生重燃希望。
臧健和東湊西拼自制了“揾食”木頭車,開始在當時人來人往的灣仔碼頭賣北京水餃賺錢養家。
“碼頭上的雜賣區是低層人謀生的舞臺”,她從不收取碼頭水手和司機的餃子錢,大家都當她是自己人。
因為感恩水餃取名“灣仔碼頭”
1982年
機緣巧合下,日資大丸百貨公司老板的12歲女兒對臧健和包的水餃情有獨鐘,臧健和因而獲邀合作,水餃進軍商場,自此發跡。
她為了感謝讓她走出困境的碼頭,水餃品牌取用“灣仔碼頭”。
其后,“灣仔碼頭”水餃賣遍各地市場,“水餃王國”不斷擴大規模。據悉,目前“灣仔碼頭”共有15個大型生產基地。每年銷售額超60億。臧健和也從一個被丈夫拋棄、流落香港的街頭小販,變成了比肩老干媽的百億富豪。
臧健和因此得到“水餃皇后”的稱號,1995年,她的故事被香港無線拍成20集電視劇《水餃皇后》。
臧健和一直鉆研水餃
在她看來
水餃總令人想起
團圓、溫暖、笑臉
但是在“80后”與“90后”心目中
灣仔碼頭在某種程度上
也是一種味蕾上的記憶
對灣仔碼頭有沒有自己的獨特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