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經手藝人”張仁兵,靠著制作各式各樣“不正經”的背包成了網紅。
今年36歲的張仁兵是一位皮具手藝人,年輕時的他也曾雄心萬丈,想要創出像路易威登、愛馬仕這樣人盡皆知的皮包品牌。

從學徒干起,20年的時間,張仁兵自學了全套的皮具制造手藝,為了創業甚至還賣掉了房子當做啟動資金,但因為缺乏銷售經驗,第一次創業草草收場。
快要走投無路的張仁兵經人點撥,把自己做包的視頻,放到了快手上。由他設計制作的日晷包、米缸包、汽車包、酒缸包、大寶劍包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網友們的世界觀。張仁兵自己也成了快手大V,制作奇葩包的視頻點擊量輕松破千萬。
盡管網友的關注沒有創造實際上的經濟收益,但卻給了張仁兵繼續把包做下去的信心。

他是“窘迫”的網紅 靠打工堅持直播
張仁兵可能是網紅里過得很窘迫的一個了,雖然靠著制作各種奇葩的視頻,在網絡上圈了一大堆粉絲,但要養家糊口的話,還是要靠打零工。
“平時幫工廠加工些皮質零件,幾塊錢一個,這就是現在最主要的收入了。”談起現在的日子,張仁兵有點無奈,家里有兩個兒子要養,生計的問題迫在眉睫,網上的粉絲再多也是望梅止渴。

張仁兵的工作室位于青島即墨區南部的一個小型工業園里,老板員工都是他一個人。幾年前,張仁兵也開起了一個皮具廠,不僅雇了不少工人,還拉來自己的姐姐入伙,奈何國際市場不景氣,幾年的努力換來了一場竹籃打水。
“我就是喜歡干這個。”張仁兵說,他可能天生就是個手藝人,這是基因里帶來的東西,遺傳自他的父親。張仁兵印象里的父親,是全村最高明的手藝人,是村里少數幾個會維修拖拉機的人,還學過編織,拿過大隊里的獎狀。
“父親有一雙巧手,但卻沒有個好身體。”張仁兵說,自他記事起,父親的身體一直不好,經常吐血,幾乎干不了什么重活。但即便如此,父親還會給他做些木陀螺、木手槍這樣的小玩具,在他心中父親就是無所不能的存在。
張仁兵是家里的老小,由于父親的身體不好,哥哥和姐姐上到初中就輟學去青島的一家皮革廠打工,貼補家用。張仁兵高一那年,父親生了一場大病,于是他也決定輟學去城里打工,支撐家里的生活。在姐姐打工的工廠,張仁兵遇到了自己的夢想。

偷師學藝 他成了廠里的技術大拿
“出去了就要多學點技術,好好干。”張仁兵說,父親的這句話他一直記著,荒旱年餓不死手藝人,有門手藝才是男子漢安身立命的根本。
抱著這個想法,雖然張仁兵干的是最臟最累的磨皮工作,別人都在磨洋工混日子,只有他不僅拼命地干,自己的活干完了還幫著別人干。別人休息時,打牌聊天,張仁兵就利用這個時間自學做包的技術。
“把你教會了,人家吃什么?”張仁兵說,廠里很多老師傅不愿意將自己的手藝傳授出去,他就留心記住老師傅的做法,回宿舍后再寫在筆記本上,反復推演摸索。幾年時間,居然讓他寫出了一本皮包制作的教程,上面記錄著皮具制作的各種工藝和很多皮包的版型圖,他也從最初的小工,一路晉升為打版師、部門主管。
技術給了張仁兵自信。2009年,張仁兵的大兒子出生了,為了能多賺點奶粉錢,他決定辭職創業自己當老板。
拿著打工攢下的一萬塊錢,他租一間民房,買了兩臺縫紉機,再找表妹來做自己的員工,靠著從青島外資企業的代理加工廠接一些零部件加工的活兒,張仁兵有了自己的生意。
“我不想只當個加工商,我想做自己的品牌。”作為手藝人,張仁兵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再加上當時代理加工市場的大環境不景氣,作為乙方一直朝不保夕。考慮再三,張仁兵決定搏一把大的,把自己剛在城陽買的房子賣掉,做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
如果一切順利,今天大家就看不到這個做奇葩包的網紅了。張仁兵注冊商標、品牌設計推廣,用歐美標準做了幾百個質量上乘的背包,但因為缺乏銷售經驗,這次孤注一擲的創業以失敗告終。

腦洞大開! 他的奇葩包視頻播放量上千萬
就在生意失敗的時候,張仁兵的小兒子出生了,家里兩個“建設銀行”,當爹的壓力與日俱增,而就在張仁兵一籌莫展的時候,朋友的一句話給他指明了一條道兒。
2018年9月份,朋友建議張仁兵拍點做包的視頻,發到短視頻平臺,提高知名度。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張仁兵接受了朋友的建議。
“我開始和我弟弟一起合作,拍一些我加工皮具的視頻,傳到網上。”張仁兵想“做普通的包沒意思,要做就做別人沒做過的包”。想來想去,張仁兵決定玩點夸張的創意。

“我喜歡武俠,小時候還幻想自己是拿著寶劍走天下的大俠。”他的第一個奇葩包——大寶劍包,就這樣誕生了。
后來的日子里,張仁兵的設計在放飛自我的路上越走越遠,“屠龍刀包”、“日晷包”、“臉譜包”,還利用中國成語和典故,創作了“背靠大樹好乘涼”的“大樹包”、寓意著“背黑鍋”的“黑鍋包”。這些包的視頻播放量都很高,少則十幾萬,多則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去年年底,他更是下血本,用價值4000多元的原材料,制作了一個高1.6米的大雙肩包車。這個大雙肩包車外形是雙肩皮包,背帶、口袋一應俱全,包底下還裝了電瓶、電動機和車輪。他花了一個月時間制作,完成后拍了幾段開著雙肩包車進車位的短視頻,其中一段播放量超過700萬,這下張仁兵徹底火了。
“是好玩,但是這些東西都背不出去。”張仁兵說,他的這些作品都是概念款,屬于自己一時技癢的產物,也有人想要買來收藏,但是他總感覺打磨得還不夠精細,不好意思賣給人家。
“我特別不喜歡‘差不多’這個詞兒。”張仁兵說,以前在工廠的時候,就有人跟他說,差不多行了,差不多這樣就可以了。別人能接受,但是他不行,可能在別人眼里,他做的這些包是商品,可在他這個手藝人眼里,這些包的質量關乎一個手藝人的面子。
“我想找個人來孵化我,
做出自己的品牌”
有多少人夸,就有多少人罵,對于這點,張仁兵深有體會。從自己選擇面向網絡的那一刻起,對于他的質疑就從沒有停止過。
“你這做的什么玩意?”“沒一個背得出去”,“太浮夸了”……類似的言論,張仁兵聽過太多,因為這些無用的奇葩包包,粉絲們還稱他為“箱包界愛迪生,皮革界達芬奇”,甚至還有人把他和專做無用發明的快手網紅“手工耿”湊了一個組合,叫“耿本美用”。
有用沒用這事兒,還真說不好,名畫《蒙娜麗莎》不當吃、不當喝,但不妨礙它成為世界瑰寶;萬里長城雖然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但也沒見誰要把它拆了蓋寫字樓,藝術這東西,誰又說得好呢?
“外國人做的叫時尚,咱們自己做的就是嘩眾取寵?”張仁兵說這話的時候有點不服氣,所以他立志要做有民族文化符號的包,還要放大100倍背到大街上,讓別人看看我們民族的東西,也可以做得很好。
理想雖然宏大,但畢竟還有兩個孩子要養。張仁兵說,他現在特別需要一個孵化機構,或者合作伙伴。人的精力有限,他這輩子把技能點都點在了手工上,希望能有懂銷售會經營的人跟他合作,干出一個中國的路易威登。

奇葩包成了張仁兵兩個兒子的玩具,每次有新的創意做出來,他都會帶回家給兒子把玩。

畫面中,張仁兵正在制作他的新作——錦鯉包。為了不辜負粉絲們的期待,張仁兵一有空閑時間,就做奇葩包。

由他設計制作的奇葩包,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網友們的世界觀。

不久前,張仁兵制作了一個外形奇特的“豬頭包”,不僅可以背在身上,還可以戴在頭上。

內容來源:青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