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山東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評審中,青島漢纜公司的海洋動態電纜順利通過驗收。這款海底動態臍帶纜可以像生命線一樣,將海上油氣開采平臺和水下3000米的油氣生產系統連接起來。而此前,國內生產的產品還停留在300米水深范圍以內。

  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濤表示:“之前在項目事實上全部采用的是進口設備,導致我們在海洋資源開采和利用上受制于國外的一些限制。導致我們現在有些資源開采發展緩慢。”

  海底環境復雜多變,對電纜產品的可靠性要求更高。漢纜公司研發團隊的海洋動態電纜技術,完成了海洋工程臍帶纜、動態纜、超高壓光電復合海纜的結構設計分析等關鍵技術的攻關,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體系,并先后在齋堂島潮汐發電、天津中海油陰極保護系統中投入使用,間接產業化成果達到4.7億元。

  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段偉喜:“通過這個項目研發,我們這個產品已經達到實用水深3000米工作環境下的應用, 打破了國外電纜壟斷的現象。”

  瞄準世界海洋產業新業態和海洋領域的領軍企業、領跑團隊、頂尖人才、最新技術、高端產品,以青島為龍頭,山東海洋強省建設全面起勢,2018年預計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1.6萬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在大力推進,眼下,長島迎來了一批尊貴的客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斑海豹。隨著這批海豹從遼東灣洄游到長島,由國家農業農村部組織的斑海豹資源基礎調查工作也全面展開。

  山東大學海洋學院教授祝茜告訴記者:“斑海豹位于食物鏈的最頂端,它是預示著一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一個指示物種,它的種群數量會直接關系到我們對海洋保護的一種程度,所以農業農村部對瀕危物種這一塊特別重視,制定了一個十年保護計劃,而且長島是其中之一。”

  長島周邊海域水深流急,魚、蝦、藻類豐富,是斑海豹理想的“加油站”,對此,長島專門建立了廟島群島省級海豹自然保護區。這幾年,隨著長島育保苗場拆除、岸灘整治修復等工程的實施,海洋生態環境不斷優化,每年來此繁衍的斑海豹數量越來越多,停留時間也越來越長。

  長島國家海洋公園管理處主任于國旭表示:“今年還準備加大斑海豹的管理和看護,一個是在所有島嶼聘請了40多個斑海豹的看護員,同時我們今年要投資200多萬元,對斑海豹的核心區增加監控,警示標等看護設備,也要投資200多萬元進行人工魚礁投放,營造海底森林,滿足斑海豹的覓食需要。”

  呵護海洋生態,山東沿海“灣長制”也逐陸續推開。同時,山東還對海洋生態紅線劃定實現優化,與陸地紅線形成了全省生態保護紅線海陸一張圖。省生態環境廳日前又印發《山東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8—2020年)》,到2020年,山東省海洋環境質量將實現整體改善,近岸水質穩中趨好、海洋生境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海洋生態環境風險防范應對能力顯著提升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