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著名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湘生,中國勘察設計大師史玉新等專家來青指導,為青島地鐵8號線過海段建設“把脈”,研究各類重難點技術和施工問題的風險管控,為過海段順利推進出謀劃策。

國內最長地鐵跨海隧道 地質復雜排水要求較高

  國內最長地鐵跨海隧道 地質復雜排水要求較高

  青島地鐵8號線大洋站?青島北站區間下穿膠州灣,全長約7.9千米,其中海域段5.4千米,陸域段2.5千米,為目前國內最長地鐵跨海隧道。過海段需穿越9條總計1.47公里的破碎帶,是國內第一條同時采用礦山法、泥水盾構、TBM施工工法的海底隧道。針對如此復雜的地質條件,且剩余的過海段施工安全風險越來越大。

  16日,地鐵8號線過海段隧道設計、施工方案專家咨詢會舉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地鐵8號線過海段除了區間長度長、高差大、隧道埋深較深的特點外,隧道洞身主要位于強風化泥質粉砂巖、中風化火山角礫巖、微風化凝灰巖等巖層,各類地質差異性大,施工工法需不斷轉換,難度大;隧道采用“V”字型縱坡,施工從兩側最高點向海底低處作業,相較于普通的地鐵隧道施工,對施工期間機械排水的要求非常高,隧道堵水施工和施工防突水難度大;區間需穿越9條總計1.47公里斷裂帶,其中F3斷裂帶長90米,F4斷裂帶長613米,F5斷裂帶長500米,詳細勘察期間,發現地下水滲透性強,并且部分斷裂帶連通海水,施工安全風險大。在如此高壓力、長距離、大量斷裂帶中掘進,在省內屬于首例,國內也相當罕見。

  專家:盾構過程最好動態換刀

  與會專家進一步梳理了潛在的施工風險。其中,東側過海段采用泥水盾構施工,長度達2.9千米,最大埋深51米,區間穿越強、中、微風化巖層,地層強度較高,最高強度可達53.7 MPa,掘進施工難度大,刀具磨損嚴重,隧道左右線各有6次開倉換刀,在海底換刀時風險極高,易發生涌水、涌砂、掌子面塌方、支護垮塌等風險。再加上過海段地質條件差、水壓力大,這對施工管理提出很高要求。針對換刀安全風險問題,陳湘生提醒應因地制宜,最好采用動態換刀的方式,在進入破碎帶之前先換刀。

  中國勘察設計大師史玉新表示:“盾構施工不要只注意隧道主體的風險,附屬設施的安全也應引起重視?!彼貏e點出,過海段聯絡通道的設計和施工應特別小心謹慎。據了解,東側過海段共設有6座聯絡通道,地質條件各有不同,施工風險高,其中3個計劃采用機械法施工,海底機械法施工聯絡通道在省內屬于首例?!奥摻j通道是地鐵盾構施工中事故率最高的部位,應進一步查明聯絡通道所處位置的地質情況,優化設計及施工方案?!标愊嫔f。

  制定合理應急預案 11個車站實現主體封頂

  在詳細聽取了設計、施工單位的介紹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地鐵8號線過海段施工安全風險高、難度大,如安全風險控制不好,后果極其嚴重,各參見單位必須始終把安全管控放在第一位,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組織及進度,另外,專家提醒應建立合理可行的應急預案。專家指出對于在軟弱地質中進行聯絡通道施工、帶壓換刀、盾構洞內接收、穿斷裂帶時超前地質預報等工作需要不斷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研究,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應根據現場情況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

  記者從青島地鐵集團了解到,截至目前,地鐵8號線過海段開挖支護累計完成71%,8號線北段工程各項工作正在快速、有序推進中,北段土建工程已進入最后攻堅階段,北段11個新建車站已全部封頂,機電設備、弱電系統、裝飾裝修等工作已全面展開。

  (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