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質量安全、項目管理、協調解決技術難題到現場施工管理等,作為北湖建設集團土建工程師的高彪自2014年入職以來,一直駐扎項目一線。在他的每日堅守下,東北棚戶區2標段永盛項目也在拔地而起。不斷學習進步是基本要求,勇于擔當實踐是基礎,擁有項目一線“十八般”武藝的他將走的更遠。

揚塵治理有先見
一塵不染有秘訣
14日早晨,在匯通路以東,廉莊路以西,東趙路以北,漁皇路以南,太白湖新區東北片區棚戶區改造2#地塊施工現場熱火朝天。塔吊噴淋、流動霧炮、圍擋噴淋……走在工地道路上,干凈整潔是其初印象。自開工以來,按照省級安全文明衛生工地及揚塵治理8+5+N標準對施工現場進行管理預控,現場安全文明施工初見成型。
作為土建工程師的高彪十分忙碌,一會去現場協調管理,一會監督質量安全。從項目開工便駐扎一線,從冬天一直到盛夏,他笑著調侃道“開工之前荒草萋萋,開工后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兩年光陰如梭,用汗水澆筑混泥土,他特別希望看到市民上房漏出笑容的那一刻。即使現在再苦再累,都值了。
高彪所在的項目部在濟寧工地里“赫赫有名”,原因還在于揚塵治理做的完善且提前。當時濟寧各大工地防塵治理還沒有像現在被重視,習慣鉆研文件與政策的高彪,認為防塵治理將會成為一個大趨勢,便與其年輕的項目經理進行溝通。“揚塵治理是起跑線,做的好了更是企業的口碑,先做到也會帶來更多利好。”高彪說道。
2017年,高彪所在的項目部開始著手揚塵治理工作,從塔吊噴淋到圍擋噴淋等一系列當時一整套完備的設施全部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僅干活的工人對施工現場滿意,就連路過的市民都對施工的干凈整潔贊美有加。去年該項目部成為濟寧市揚塵治理觀摩點,來自縣市區的1500余人前來參觀。
孜孜不倦求進步
駐扎一線收獲多
風吹日曬是常事,皮膚黝黑的高彪很樂觀。除了有一個好的心態,對自身專業的不斷學習是他駐守工地最基本的要求。“建筑行業新技術新工藝層出不窮,可學習進步的東西很多。”他以項目建設過程中CL保溫體系為例,作為一項新技術,他需要弄懂吃透才行。從2017年5月開始材料進場起,高彪需要從各個地方搜集施工方案、組織設計、技術參數等,通過相關學習才能控制要點與難點,等現場施工時才能看出問題,保證施工的質量。
“施工時發現拼縫不嚴,泥土流失嚴重,導致保護層不夠。”高彪發現問題后,當時會同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現場研討會,最終在多種方案中選擇最優。在他看來,新工藝有好處也有缺點,由于其發展時間短,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最大程度的發揮有點,屏蔽缺點。
如果不懂施工難點、要點,再不去主動了解工程的法律、經濟等專業知識,再面對工地管理,就迎刃而解。“以規范為標準,以法律為準繩,以圖紙為依據。”這是管理得出的經驗。很多施工人員經常會忽悠施工過程應該按他那樣去做,他們也都清楚,但是無論是偷懶還是不嚴謹,作為一名合格的土建工程師,都應該及時發現糾正,才能保證項目的高標準高質量。
如今的高彪已經跟了三個項目,看到這些項目一個個投入使用,他感覺在工地流的汗水與努力沒有白費。而能夠大學畢業繼續從事本專業,對他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