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干旱,令“天下泉城”濟南市區的泉群面臨“生死大限”。6月18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派兩路記者在黑虎泉、趵突泉蹲點,觀察泉水的“生死”狀況,見證了黑虎泉、趵突泉由“突”而息的全過程。

  從18日上午9點到下午5點,記者在黑虎泉和趵突泉蹲守時,兩處名泉雖然奄奄一息,但還能頑強喘息。趵突泉13時至16時的實時水位為27.39米。傍晚來臨,黑虎泉的三個虎頭中,西側和中間的虎頭都已經停止吐水,最東邊的虎頭也只剩下哈喇子。晚上7點左右,趵突泉內,白天還能見到微弱的三股水,已看不出噴涌,水面漸漸歸于平靜。晚20:40分,黑虎泉東虎頭也停止了吐水,三個虎頭都停噴了。

(18日晚8點40分,黑虎泉三個虎口都斷流)(18日晚8點40分,黑虎泉三個虎口都斷流)
(6月18日傍晚7點,趵突泉水面歸于平靜)(6月18日傍晚7點,趵突泉水面歸于平靜)

  其實,泉水噴涌是自然規律,泉水暫時停噴也是自然規律。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熙寧年間和兩三百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間也出現過停噴。歷史上的泉水停噴大多是因干旱引起,一旦旱情解除,泉水自然復涌。

  當然,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為因素對泉水的影響越來越大。面對眼前的泉水危機,濟南人更應該時刻繃緊保泉意識。保泉首先是保護好大自然。只要自然生態不遭破壞,泉水停噴不等于泉的死亡,停噴之后還會復涌。

  如果“不惜一切代價”,倚仗人力維持泉水永不枯竭,反而可能淡化濟南人的保泉意識和環保意識,誤以為“人定勝天”。這樣得以持續噴涌的泉反而像人工噴泉,雖生猶死。

  無論濟南的名泉能否持續噴涌,我們都要尊重大自然的規律,更要尊重科學規律。只要濟南人問心無愧,沒有破壞泉水和泉源,那么名泉就會給泉城以良好的回報,即便暫時停噴也會起死回生。相反,如果違背自然規律、違反科學定律而倒行逆施,自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應。

  齊魯晚報《今日濟南》封面編輯 翟恒水

  (壹點號 濟南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