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淀的“考二代”壟斷了北京的高考尖子生?真相并非如此
北京2019年高考成績出爐,有人驚呼這是海淀區高校教師、科技公司員工子女,也即“考二代”的勝利。
北京市教育考試院6月23日公布了今年全市考生的一分一段表。除了全市排名,海淀區招生考試中心6月23日也公布了海淀區考生分數分布,結果令人瞠目結舌。
北京市680分以上的文科生14人,海淀區占了10人;北京市700分以上的理科生24人,海淀區占了17人;北京市680分以上的理科生302人,海淀區占了192人。
在超高分分數段,海淀區占據了壓倒性優勢,一時間有人驚呼這是“考二代”的勝利,有人驚呼這是西城區教改損失了尖子生的失敗。
教育部今年5月下發《關于嚴格規范大中小學招生秩序的緊急通知》,嚴禁教育行政部門、初高中學校宣傳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或公布中高考成績排名。
6月24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除了海淀區,北京市其他區招生考試中心均未公布2019年該區考生分數分布情況。但海淀區已連續多年公布了這一分數表。
事實上,填報志愿是全市考生統一進行,并非分區進行,西城區招生考試中心一名工作人員6月24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西城區不會公布該區的考生分數分布表,分區的分數表沒有意義”。
仔細分析海淀區今年的高考分數分布表,也得不出海淀高中教育全面提升的結論。即使海淀區的尖子生表現出色,唯分數、唯升學的功利化傾向對社會、教育又能帶來多少好處?
這些學生“走路”去清北
應該如何看待海淀區的高考分數?
首先,全北京的超高分考生集中在海淀,但這部分考生近年來人數畸少,細微的變動就會帶來巨大的沖擊。
如果將分數線劃到679分,北京全市有文科生17人、理科生339人,共356人;其中海淀區有文科生12人、理科生209人,共221人,占全市總人數的62.1%。
這意味著什么?根據北京市教育考試院數據,清華、北大2019年在北京市的招生計劃為351人(不含北京大學醫學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也就是說,679分可能就是今年北京高考的“清北線”,清華、北大今年在北京市超過60%的新生可能出自同在海淀區的中學,這些學生可以“走路”去清華、北大。
那么,海淀區超高分考生為什么這么多?這與考試難度有關。
今年北京市高分段考生呈現文理雙降的趨勢,這或許說明今年高考難度偏大,而考試越難、尖子生越突出。海淀區2017年理科700分以上人數占比達66.7%,與今年占比類似。2016年,海淀區理科700分以上考生9人,占全市的75%,占比還超過今年。
在理科超高分考生占比方面,海淀區近年來一直占較大優勢。2018年北京市理科700分以上53人、海淀區31人;北京市理科680分以上468人、海淀區257人。2017年北京市理科700分以上3人、海淀區2人;北京市理科680分以上116人、海淀區67人。

所以,海淀區今年超常發揮的是文科超高分考生,680分以上考生占比較2018年、2017年分別提高了25.8%、31.4%。西城區招生考試中心一名工作人員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西城區今年理科發揮平穩,文科發揮一般”。
但即使今年與2017年文科680分以上人數占比相差31.4%,實際上海淀也只是多了6個考生而已。

其次,除了680分以上的超高分考生,海淀區在650分以上、600分以上的高分段并不占絕對優勢。
在理科方面,海淀區650分以上占北京市比例每年的增幅最多1%,600分以上的占比今年只增長0.1%。
在文科方面,650分、600分以上的考生占比還同比下降了。
海淀的教育均衡性不如東西城
再次,海淀區還有大量考生沒有達到本科線。今年北京市本科普通批錄取線為文科480分、理科423分,海淀區上線考生共9576人,占報名的統考總人數的80.8%,近三年來文、理科平均本科率首次突破80%。
近年來各地較少公布本科上線率數據,但根據公開報道,2016年高考,東、西城的本科率已達到和接近95%。
這樣的成績分布與海淀區的教育資源分布呈正相關,即海淀區考生總數多,但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學校之間的教學差距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2019年考生分數分布表、海淀區2017年和2018年考生分數分布表都包括一條說明:“統計不含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非京籍少數民族考生”。但海淀區2019年考生分數分布表不包括這條說明。
網上于是出現了質疑聲。為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6月24日致電海淀區招生考試中心,一名工作人員明確表示今年的分數分布表中不包括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的考生成績。
“考二代”仍會增加
這是“考二代”的勝利么?
兩個標志性事件是,1999年,全國大學擴招、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更名為中關村科技園區。也就是說,隨著海淀區內大學擴招和科技企業增加,大學教師和科技從業者相應增多,那時的年輕從業者,如今已到了子女參加高考的年紀。
隨著海淀區科技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的不斷增多,這些高素質員工的“考二代”子女還會繼續增加,且會從中關村地區向海淀西北部等傳統教育資源相對薄弱地區蔓延。
只不過,對于“考二代”來說,高考也仍是殘酷的。
“在推進教育改革過程中需要破除唯分數論,如果全社會過多討論高考分數,那么所有的改革努力的效果都會被削減。哪個區的高考分數高,就認為哪個區的教育好,那干嘛還要教改呢?”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學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