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個漏水杯讓雙方鬧進派出所 面對各類民事糾紛 民警有“高參”相助

民警請駐所律師作為第三方介入基層矛盾調處。民警請駐所律師作為第三方介入基層矛盾調處。

  買的杯子使用一年后漏水,買主維權未果砸了柜臺;深夜樓上掉落雜物,一樓住戶夜不能寐頻繁報警……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歷下公安解放路派出所蹲點時發現,民警在處理上述糾紛類報警時,都有“高參”相助。

  瑜伽學員摔傷

  家屬堵門要警方“管”

  “其實,這個‘高參’是我們請來合作共建的駐所律師。”7月5日,歷下公安解放路派出所副所長侯振東告訴記者。這個想法,源于幾年前的一次民事糾紛,“當時,一學員在某瑜伽學校受傷,家屬圍堵校門,堅持要警方處理”。為避免情況惡化,侯振東就邀請瑞文律師事務所的徐江濤主任作為法律“外援”相助。而憑著過硬的專業知識及豐富的調解經驗,徐江濤也成功引導傷者家屬通過正確的司法程序維權。

  “民警對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很熟悉,可牽扯民事糾紛、鄰里矛盾的民法范圍卻是律師的專長。”嘗到甜頭,侯振東琢磨,都說“有困難找警察”,派出所也是矛盾糾紛集中地,但不少警情已超出警方職責,民警處置不當就可能激化矛盾。于是,他試著把徐江濤請進派出所合作共建。

  “徐律師,在嗎?”得知徐江濤在所“值班”后,民警李瑞峰領著男子趙華(化名)走了進來。趙華曾投資了一個理財項目,可最近他發現本金難以收回,就報了警。

  “這屬于合同糾紛,并非合同詐騙或非吸。”仔細查看資料后,徐江濤建議趙華趕緊去法院起訴對方,趙華也連連致謝,“您這么一說,我知道該怎么做了”。

  杯子買一年后漏水

  市民怒砸柜臺

  “你們拘留我吧。”解放路派出所里,女子王麗(化名)情緒激動。原來,她在解放路一商店買了個玻璃杯,但使用一年后發現其漏水。“王麗要求退換,店主因時間過長而拒絕。”處警民警孫峰說,王麗一怒之下砸了柜臺。

  雖然,民警僅有權處理王麗破壞他人財物的行為,但王麗卻要求民警先解決她杯子漏水的問題。“杯子漏水的事兒,我幫你解決,我也明白你是為了一口氣。”見此情景,徐江濤亮明身份走進調解室,“你有權要求對方賠償,但部分杯子并未損壞,不影響銷售,也不能都算在對方頭上吧?”最終,不偏不倚的徐江濤令雙方握手言和。

  “民警的調解是建立在行政處罰權的基礎上,可有些問題不歸警方管轄,民警又不能強行介入。”徐江濤說。此時,律師能發揮獨特的“第三人”優勢,讓當事雙方更易接受和信服,引導其依法合理表達訴求、定紛止爭,減少警民的摩擦誤會,“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民事變治安,治安又轉為刑事的可能”。

  樓上夜落雜物

  民警現場難找人

  “徐律師,最近高空墜物的事情大家很關注。上次那個案例解決得挺好,下午有空咱們一起再去小區講一講吧?”下午,徐江濤的手機又響了起來,社區民警劉魯昊向他發出邀請。原來,此前解放路所轄區曾出現過類似的警情:居民章飛(化名)報警,半夜總有人往樓下扔東西,“砰砰”直響。民警雖然多次趕到現場,卻找不到當事人。

  為此,徐江濤在片警、居委會的幫助下,對該樓居民開展普法宣傳:“建議安裝監控的同時,我又告訴大家,如果高空墜物造成后果,受害人在找不到侵權人的情況下,有權把二樓以上所有住戶作為共同侵權人提起訴訟,共同侵權人不能舉證無責,就要賠償受害人。”此后,該樓再沒有發生過類似情況,章飛也對片警和駐所律師豎起了大拇指。

  據了解,自2019年初,歷下公安解放路派出所與瑞文律師事務所正式建立合作共建機制以來,駐所律師參與化解矛盾糾紛達到50余起,接受群眾法律咨詢60余人次。此外,駐所律師還可以擔負起行風監督員職責,監督民警的警容警紀、工作作風及執法辦案的流程。

  (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