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邀請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同志介紹2019年上半年山東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安德坦言,這是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參加發布會以來,第一次出現半年空氣質量狀況沒有持續改善,出現反彈的情況。

  2019年上半年,全省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平均濃度分別同比上升9.4%、5.8%、12.5%,重污染天數同比增加3.8天,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上升7.0%,優良率同比減少7.2個百分點。

  傳輸通道城市PM2.5、PM10、NO2平均濃度分別同比上升8.6%、3.5%、8.8%,重污染天數同比增加2.8天,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上升5.1%,優良率同比減少6.3個百分點。

  環境空氣質量出現反彈,除受到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以外,主要還是污染物排放總量大,部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仍存在短板等原因造成的。

  在氣象條件上,今年上半年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明顯,在1到2月份期間,沿海地區PM10濃度甚至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值。今年以來特別是1—2月份,冷空氣活動較弱,溫度和濕度較往年同期偏高,風速偏小,高溫、高濕、小風的氣象條件利于顆粒物吸濕增長、二次反應和持續累積,導致山東經歷了幾次持續時間較長、污染程度較重的重污染天氣過程,重污染天氣的發生頻次、持續時間、影響范圍均同比增加。

  在污染物排放總量上,仍然較大。山東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交通結構偏公的結構矛盾依然存在,結構性污染問題突出,導致山東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

  此外,部分領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仍存在短板。通過對空氣質量的分析,山東在PM10、PM2.5和NO2這幾項污染物的管控方面還存在短板。

  揚塵污染管控依然粗放。“建筑工地、道路揚塵、料場堆場減塵抑塵措施落實不到位等現象,每次檢查都一大堆?!蓖醢驳抡f。大氣污染重點整治專項行動發現的1325個問題中,各類揚塵污染問題524個,占比高達39.5%。

  移動源污染防控壓力大。山東機動車和重型柴油車保有量均居全國首位,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工作起步晚、專業性強,管理治理難度大,存在監管盲區。

  企業污染防治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控相對滯后和薄弱,有的企業污染防治設施運行不正常,有的甚至無設施運行;餐飲、干洗、汽修、裝飾、彩印等涉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的污染源數量增長快,監管難。

 ?。R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玉巖 實習生 高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