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曲山藝海”、1904主題街區,夜晚的濟南老商埠充滿民國范兒

一座老商埠,半部濟南史。作為濟南最早開埠的區域,老商埠仍保存著相對完好的歷史文化街區。清末至民國時期的老洋樓,浸潤著歷史的厚重與滄桑,讓人仿佛走進了歷史。2017年,經過四年的整修改造,老商埠迎來新生。復古的老建筑、濃郁的文化氛圍與新潮的時尚風,讓老商埠重新煥發生機,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在當下濟南發展夜間經濟的大潮下,老商埠該何去何從,近日,記者對老商埠進行了蹲點探訪。
街上出來玩的人
比以前多了
晚上7點,在老商埠北側街邊,一座古香古色的門樓非常吸引人,每當有行人路過,都會下意識往里看兩眼,這里就是濟南新潮相聲——江湖藝社相聲劇場。老商埠的民國范兒讓江湖藝社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位置,而江湖藝社也讓老商埠再現了“曲山藝海”的盛況,兩者相得益彰,一拍即合。
江湖藝社的班主王超,是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的同門師弟。王超是濟南人,6歲到北京一家雜技團學藝。13歲時,結識了在天橋樂劇場演出的郭德綱,那年他也開始學習曲藝。學藝兩年,王超便離開了,在外演出走穴多年,他回到天津拜入中國曲藝四門抱金文聲大師的門下。“我師父收了21個徒弟,二師兄就是郭德綱,我拜師比較晚,排行第17。”
歷史上的濟南是中國三大曲藝碼頭之一,被稱為“曲山藝海”之城。不過上世紀80年代后,濟南的曲藝發展有所衰落,人才斷層,很多場館也不復存在。為了心中的曲藝情懷,也為給徒弟們一個穩定的演出場所,2013年,王超在老商埠組建了德霖社,并于2017年更名為濟南江湖藝社相聲劇場。
前不久,濟南出臺發展夜間經濟的政策,王超非常高興,因為他們的演出本身就屬于夜經濟。他說,能感覺到夜經濟政策出臺后,街上出來玩的人比以前多了。
為了配合夜間經濟政策,江湖藝社也推出一些相應的活動。比如,把每天的演出時間推遲半小時,從7點半到9點半。“我們園子主打的是泉水泡茶。”王超說,他們劇場和德云社不太一樣,既有相聲,還有絕技絕活、古彩戲法,讓觀眾在品嘗泉水泡茶的同時,通過節目了解更多老濟南的民俗文化。

多家酒吧聚集
酒吧街初顯規模
晚上8點,夜幕降臨后,老商埠華燈初上。雖然已是下班時間,但街區里人來人往,人氣不減反增。在南門,老商埠首屆歡樂嘉年華吸引了不少家長和孩子;在噴泉小廣場,一場老電影放映引得眾多市民駐足觀看;在酒吧街區,各個酒吧里也熱鬧起來,其中包括濟南最大的音樂酒吧——班卓酒吧。
張學偉是一名85后,身兼班卓酒吧的經理和調酒師。班卓酒吧創立于2006年,最初的店址在佛山街,但這家店在2009年被轉讓出去,張學偉也換工作到藍翔技校教了三年調酒課,直到2012年7月班卓酒吧環山路店開業,他才回來和幾個最初成員一起運營。
“夜間經濟政策肯定是對我們有利的,這個毋庸置疑。”張學偉說,由于消費理念的關系,目前濟南市民對酒吧的接受程度還不高,更愿意選擇夜攤燒烤之類的店喝酒。而且對于一個省會城市來說,濟南的酒吧不算多,雖然近兩年來也開了不少小酒吧,但缺少統一規劃的酒吧聚集區。如今老商埠的酒吧街區已聚集了6家酒吧,雖不如北京、成都等地的酒吧街,但已初步顯出規模。
10分鐘內就能逛完
希望二期項目做得更好
“夜間經濟不只是夜市經濟,而夜市經濟也不像創城之前那樣比較臟亂差的局面。”在山東融匯老商埠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鮑科佳看來,夜間經濟政策是一股東風,因為老商埠的130多家商戶中絕大部分營業額是在夜間產生的,夜間政策的推出,一方面對老商埠這樣的室外商業街來說是天然的利好;另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年輕人才留在濟南,推動城市的發展,所以老商埠要搞有品質、有格調的夜市。
為了配合夜間經濟政策,老商埠以“泉城之夜·潮起商埠”為核心,推出園區亮化裝飾、夜市·樂淘匯、商埠1904主題街區、玩轉商埠區等系列主題,引入國潮國貨、文創手作、傳承小吃、創意零售等特色品牌,打造獨具特色的濟南新時代“玩轉商埠區”IP品牌。目前各主題都在有序推進中。
“我們聘請了上海一家非常有名的亮化公司,打造星空長廊帶。樂淘匯很快就會推出來,我們要做民國范兒很精致的小車,可以放文創產品。”鮑科佳介紹,他們已啟動了“商埠1904街區”的打造,將老火車站、鐵軌等開埠相關的歷史概念進行室內實景化展現,同時布置融入了中西建筑風格和商埠元素的20輛左右復古花車,輔以各具特色的燈光,打造夜間一景。至于玩轉商埠區,則是將商埠區里的瑞蚨祥、北洋大戲院、小廣寒、阡陌書店等文化景點“串聯”起來,市民最快8月份即可體驗乘坐“黃包車”慢游老商埠區。
不過,老商埠也面臨著發展困境。據了解,目前改造的老商埠只是一期,僅有29畝地15棟建筑,如果只在室外走,不到10分鐘就能逛完整個街區,難免給游客意猶未盡之感。“我們對二期的訴求還是比較高的。”鮑科佳表示,他們也希望盡快啟動老商埠二期,如果項目得到批準,他們相信能做得更好。
晚上10點,夜已經深了,但班卓酒吧里的顧客剛開始多起來,年輕人來到這里喝啤酒聽民謠,對于他們來說,濟南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延伸閱讀
特色活動偏少,市民盼更多夜間娛樂
晚上9點半,對很多市民來說已到了休息時間,但老商埠里依然燈火通明,很多店仍在營業中,有的店甚至在門口標明營業時間到凌晨兩點。但記者走訪發現,也有個別店鋪早早就關門了,有的店里顧客寥寥。如何吸引更多市民前來,也是老商埠下一步需要考慮的問題。
6月19日,濟南市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以泉城路、寬厚里、老商埠、西市場、花園路、舜華路、經四路、英雄山商圈、印象濟南、長清大學城、D17文化產業園等為基礎,打造現代都市夜游購物示范街區。
7月15日,濟南首批夜市公布,老商埠榜上有名。當晚,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到老商埠調研夜間經濟發展工作,察看了班卓酒吧、江湖藝社等酒吧演藝場所,并指出老商埠要保護好歷史老建筑,保護好街巷肌理和城市文脈,更多采用小馬路、小轉角、小地塊的開發建設理念,進一步豐富業態,喚回人們的歷史記憶,打造濟南的特色街區。
“我家就住附近,每天晚上都帶孩子來這兒玩。這里玩的東西還比較多,比如門口的旋轉木馬、蹦床等,孩子特別愿意出來,不愿意在家里呆著。但是老商埠地方有限,活動還是比較少的。”市民王女士建議老商埠應該多推出些特色活動,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市民走出家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戚云雷 實習生 姜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