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4日至6日,第五屆消防搜救犬技術比武競賽在山東濟南舉行,來自全國29個消防救援總隊的203名搜救犬訓導員、145條搜救犬參加比武。
據悉,此次比武是消防隊伍改制轉隸以來第一次全國性比武競賽,也是歷年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搜救犬比武競賽活動。

與往屆比武不同,這屆比武科目設置有所減少,但是賽程更為緊湊,設置的箱體搜救、血跡搜索、野外搜救和廢墟搜救4個比武項目更貼近實戰。比賽難度卻高于以往,作戰環境模擬程度、訓導員操作距離明顯加大。首次實行“一局定勝負”,對訓導員訓犬水平要求更高。而這所有變化都是為了實戰而變。
“科目的實戰性逐年增強,今年是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拿血跡搜索來說,以前是在16個血跡點(木板)當中尋找一塊帶有血跡的木板,今年是在100平方米的場地上,設置了400多個木板,在400多個點當中,其中還有一些帶有干擾的木板,干擾氣味的木板。在這當中搜索一塊帶有血跡的木板,難度是大大增加了。再比如說野外搜索,在1萬平方米的場地上,訓導員和犬進行遠距離指揮搜救犬,犬脫離訓導員視線的情況下指揮它去大面積的搜索,最后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再比如說廢墟搜救,廢墟搜救在地面上,今年設置了大量的障礙,犬在廢墟中行進更加困難。另外,訓導員對犬的指揮也是脫繩作業,也是遠距離的對犬進行指揮中,這又是一個難度的增加。”山東消防救援總隊搜救犬培訓基地主任王川如是說。

而為了比武能夠順利舉行,山東搜救犬培訓基地早在半年以前就已經開始著手籌備工作。
“首先在科目的設置上,今年科目改動比較大,我們自己先組織基地試訓,不斷的在訓練當中優化,盡可能的讓科目設置更加科學,最后達到比賽的要求。在這個試訓試材的基礎上,在今年的這個復訓當中,今年上半年,比武之前組織了三期全國的搜救犬訓導員的培訓。在復訓當中也把它推廣為一個新的操法。然后再吸納全國各地的訓導員反饋回來的意見和建議,不斷的磨合不斷的改進,確定了現在的科目”,王川主任說,不光科目設置,賽制流程、裁判標準、場地設施等整個都有一個比較大的改變和提升,盡量給所有參賽選手創造一個良好的競賽環境。
據了解,消防搜救犬隊伍自2010年組建以來,隊伍規模逐年擴大,實戰能力不斷提升,應用范圍越來越廣,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發揮作用也越來越大。特別在江蘇響水“3.21”爆炸事故、福建福州自建民房倒塌、天津港“8.12”危化品倉儲爆炸、福建三明“5.8”泥石流、貴州畢節“8.28”山體滑坡、等多起重大事故救援中,充分發揮了搜救犬的特殊作用。據統計,全國消防搜救犬年均參加地震、泥石流、建筑坍塌等事故搶險救援800余起,搜救被困人員300余人,定位遇難者遺體200余具,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
(文/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尉偉 通訊員 張超 片/消防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