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敏日常排練場景。
文/圖 記者 張楠 通訊員 趙文琦
9月4日,清晨的陽光柔和地照進淄博市京劇院。安靜的排練廳內,“青衣”徐敏圓潤甜脆的聲音悠揚響起。開嗓、練功、錄音、排戲、登臺……這種在別人看來枯燥又艱苦的日子,從徐敏10歲那年就開始了。
作為淄博市京劇院青年演員的徐敏,近日斬獲黃河流域戲曲紅梅大賽金獎——90后青衣徐敏的成長與成才之路,是淄博諸多懷抱夢想、熱愛藝術的青年演員的縮影。從藝之路,唯有勤奮,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捷徑。
院團上下齊助力 90后青衣斬獲紅梅大賽金獎
9月2日,一紙來自山東省戲劇家協會的賀信,讓諸多淄博戲曲文藝工作者歡欣鼓舞——在剛剛結束的第四屆中國戲曲(黃河流域)紅梅大賽中,淄博市京劇院青年演員徐敏以一折《望江亭》驚艷四座,斬獲大賽金獎!
淄博市京劇院首次派出演員參加黃河流域戲曲紅梅大賽,就取得如此耀眼之成績,這讓全院上下士氣大振。“這一次,徐敏不僅給院里爭了光,也給淄博和山東爭得了榮譽!”此次,淄博市京劇院副院長孟慶標帶領12位演職人員奔赴青海西寧參加黃河流域戲曲紅梅大賽,談及徐敏取得的優異成績,孟慶標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與興奮。
作為領隊,孟慶標深知這一路的艱辛與不易。這次為了讓徐敏有更好的發揮,院里派出十余名舞臺經驗豐富的演職人員陪同徐敏遠赴西寧參加比賽。“燈(燈光)、服(服裝)、道(道具)、效(特效)、化(化妝),每一個細節都提前準備,力爭完美。”
淄博距西寧路途遙遠,院里想辦法克服了一切困難,派出最強陣容助力徐敏完美完成比賽。
全院上下的齊心協力換來了令人振奮的優異成績。第四屆中國戲曲(黃河流域)紅梅大賽中,來自山西、河南、山東、北京、天津等13個省、市、自治區的130名選手同臺競技,充分展示了京劇、秦腔、昆曲、漢調桄桄、晉劇、平弦、眉戶、藏戲等23個戲曲劇種的深厚傳承與文化魅力。僅京劇這一劇目,就有16臺劇目參賽,競爭十分激烈。
最終,徐敏憑借精彩的表演艷壓群芳、斬獲金獎,這一份沉甸甸的榮譽,是對淄博青年演員的褒獎與鼓勵。采訪中,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嚴旭介紹,近年來,淄博市堅持打造精品劇目,培養青年藝術人才,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后,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將繼續加大對青年藝術人才的培養力度,為淄博藝術創新提供強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徐敏(左)在恩師董翠娜(右)的指導下,不斷細化一招一式。
凌晨四點起床練功 渴望站在舞臺最中央
梨園有句話:“要想人前顯貴,必須人后受累。”這句話用在徐敏身上,再合適不過。
十歲那年,一次機緣巧合,徐敏拜國家一級演奏員吳彩芹為師,跟著老師學發聲。2003年,山東省藝術學院來淄博招生,已經學了一年發聲的徐敏去考試,最終從一千多人中脫穎而出,成功考入了藝術學院。
人人都知學戲苦,入行之前,徐敏也做好了思想準備。但從藝之路的艱辛,還是遠遠超出了她的想象。“下叉、拉腰、撕腿,每次練功不亞于‘上刑’,嬌氣點的孩子一邊練功一邊偷著掉眼淚,我咬著牙不吭聲,我心里想我得堅持住,千萬不能哭,更不能半途而廢。”
入校時,徐敏個頭小,聲音條件也不出眾,有些同學在入校前就有了一定的功底,和他們一比,徐敏并不起眼。第一年,徐敏連登臺彩排的機會都沒有。
第二年,徐敏好不容易爭取到了登臺彩排的機會,卻因為成績不拔尖,排在彩排的最后一名。徐敏清楚地記得,輪到她登臺彩排時已將近深夜,當她滿心歡喜地站上舞臺時,卻發現臺下除了幾位神情疲倦的老師,一個觀眾都沒有。
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徐敏都忘不了那種站在舞臺中央卻發現臺下無人欣賞的心酸。也是從那時起,倔強的徐敏在心里暗暗發誓:“我一定要站在舞臺中央,讓更多的觀眾看到我的表演。”
為了實現這個“小小的夢想”,徐敏每天凌晨4點鐘起床練功,空無一人的操場上飄蕩著她刻意壓抑的喊嗓聲。“既想能多點時間練功,又怕打擾別人休息。”
徐敏的勤奮付出有了收獲。第二年,成績突飛猛進的徐敏已經排到了彩排第一組,在閃耀的聚光燈下,她站在舞臺中央,盡情釋放著內心的情感。即便過去了十五年,那種美妙而暢快的感覺,仍深深刻在徐敏心上。

徐敏在《望江亭》中的扮相。
青年演員“挑大梁” 兩部優秀劇目即將上演
2008年,徐敏考入淄博市京劇院,成為院里一名青年演員。
一開始,徐敏只能演宮女、丫鬟一類的“小角色”,跟在主演身后出場,也沒有多少唱詞。盡管演的不是什么“大角色”,但一向勤奮好學的徐敏從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提高的機會,練功之余,她喜歡聽名家的演唱和錄音,跟著學、跟著唱,她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挑起大梁,做一回主角。
機會出現在2009年6月。當時,院里正排著一部《狀元媒》,臨近定戲的前一個星期,原來的主演突發特殊情況無法參演。在青年演員中一直表現優秀的徐敏“臨危受命”,擔當起了主演的重任。“從學戲、排練到登臺演出,只有一個星期的時間。那一個星期,我幾乎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做夢都在排戲、練唱。”徐敏扎實的基本功和平時的積累幫了大忙,盡管時間緊、任務重,徐敏依然頂住了壓力,圓滿完成了演出任務。
十年前,那一場精彩的演出讓大家看到了徐敏的勤奮,更讓大家認可了她的實力。之后,徐敏主演了《狀元媒》《蘭梅記》《詩文會》《秦香蓮》《龍鳳呈祥》等多個劇目,從藝之路愈發璀璨。2013年,徐敏拜京劇張派名家張學浩、董翠娜為師,兩位名家對這個聰明又好學的徒弟愛護有加。這一次,徐敏參加黃河流域戲曲紅梅大賽,董翠娜特意抽出時間親自來淄博指導。
此次淄博青年京劇演員斬獲全國大獎,也引發了業內諸多思考與討論。著名五音戲表演藝術家、梅花獎獲得者,淄博市戲劇家協會主席呂鳳琴表示,青年演員徐敏斬獲大獎,是演員自身努力的結果,也是淄博市文旅部門以及院團、協會注重青年人才培養的必然結果。“人才,尤其是青年藝術人才對戲曲藝術發展與傳承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要努力給青年藝術人才提供更廣闊的舞臺。”
采訪中,淄博市京劇院院長李方才介紹,今年是淄博市京劇院的業務提升年,全院上下以提升業務能力為抓手,精心打造了多部優秀劇目。今年3月,淄博市京劇院新編歷史京劇《手鏡》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成功上演。演出是受國家京劇院特別邀請參加“致春天”展演活動,當天晚上,一共上演10臺優秀劇目,淄博市京劇院是唯一一家受邀的地市級院團。
今年,淄博市京劇院還創排了新戲《英雄嶺》,復排了《焦裕祿》。目前演員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中,不久,兩部劇目將陸續與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