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體停車庫供小區業主使用,這本是好事,但離濟南市銀豐山莊小區4號樓只有十幾米,這讓不少很揪心。他們擔心停車場建好后會影響居住環境。建設單位工作人員表示:擬建停車庫位于小區外部,并非小區內,無需征求業主意見。

  業主:立體車庫建在樓前,噪音、尾氣污染誰來管?

  張明(化名)家住銀豐山莊小區4號樓,“前段時間,小區門口貼出通知,說要建立體停車場。可是這個停車場離我們居民樓僅一路之隔,如果真的建了停車場,汽車尾氣、噪音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

  26日,記者來到銀豐山莊小區。立體停車場選址位于該小區北門東側,該地塊眼下是一處地上停車場,施工單位會在此用途基礎建設為立體停車庫,現場有幾名工人正在平整土地。該地段位于4號樓的正北門,兩者之間隔著一道欄桿圍墻和一條小區主干路,直線不足二十米。

  對于立體停車場的建設,小區內居民的反應各不相同。其中反對意見最大的莫過于距離該處停車場最近的4號樓業主們。“停車場雖能解決停車問題,但建好之后,來來往往停車的,肯定會有噪音,而且尾氣污染也是我們擔心的一個問題。”一番權衡利弊,立體停車庫尚未開工建設,但張明已經預見它給自己未來生活帶來的煩惱。

  “說建就建,是不是也應該征求業主意見。”張明等業主稱,樓前要建停車庫,但并未有見到正式的規劃公示,也并沒有向距離擬建車庫最近的4號樓業主們征求意見。

  不過,4號樓以南的不少單元樓業主則對此表示支持。“還是有必要建停車場的,小區路邊停車太隨意了,也很不安全。”6號樓的一位業主說,小區車位供不應求,導致了眾多車輛停在路邊,存在交通、消防安全隱患。

  建設方:車庫建在小區外,無需征得業主同意

  小區物業在小區內張貼的“銀豐山莊停車管理應急預案”,也證明了這部分業主所言非虛。該“應急預案”開篇便介紹了此方案執行的現實背景——“小區現有車輛約900輛,每天外來車輛約50輛,現有車位797個,隨著業主車輛不斷增加,車位不足,導致路面亂停亂放嚴重”。

  “物業說,施工單位是小區開發商,并非他們。”得知建設立體車庫,張明等業主曾第一時間聯系物業。記者詢問時,也得到了類似答復。 

  “目前正在向主管部門申報審批手續。”26日,銀豐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停車場項目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該項目建設嚴格按照主管部門批準的用地范圍進行建設。

  小區北門張貼的公示上介紹:為解決銀豐山莊及周邊辦公實際停車需求,銀豐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在歷陽大街以南、銀豐山莊小區以北、自來水廠以西的濟南規劃交通設施用地上建設停車場。

  公示還介紹道:項目總建筑面積為4389.06平方米,總停車位190個,擬對銀豐山莊業主租售165個,其余25個作為周邊辦公及小區方可臨時停車使用。

  對于宋先生等業主所提出的“事先未征求業主意見”一事,該工作人員表示,擬建停車庫的用地并非在銀豐山莊小區內部,而是位于小區外部,因而也無需征求小區內業主意見。

  在現場,擬建停車場土地雖然與4號樓距離不遠,但該小區為封閉式小區,其外圍樹立了一圈欄桿圍墻;在該停車場停車后,進小區須經小區北門。

  “我們會根據主管部門的意見,進行施工”。問及項目公示等程序,該工作人員說。

  住建部門:施工單位已上交相關材料

  根據《濟南市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審批管理辦法》,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審批實行市、區兩級管理。市靜態交通建設管理辦公室負責編制規劃、制定計劃、綜合協調、政策研究、督查督辦。區政府作為轄區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審批的責任主體,負責建設審批的組織實施。

  “建設單位已經上交了相應材料。”濟南市市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工作人員稱,經核查,銀豐山莊北門處的立體停車庫建設項目手續齊全。

  此外,該工作人員介紹,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內建設公共停車設施,其停車設施建設方案應征得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但該處用地并不在小區內”。

  “這個項目建設遭遇到‘鄰避效應’,相關部門應該對業主增加信息公開度,讓市民免除擔憂。”法律專家李友震認為,該處建設立體停車庫本身是為了解決公共停車問題,是一項民生工程,“既然是為了解決民生問題,那么也就應該更加公開透明,讓公共參與了解”。 

  據悉,“鄰避效應”是指居民因擔心公共設施建設(如垃圾中轉站、停車庫、變電站等)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和資產價值等帶來負面影響,從而激發嫌惡情結,滋生“不要建在我家旁邊”的心理,采取強烈情緒化的反對和抗爭行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