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濟南地鐵3號線通車日益臨近,在這關鍵時刻,3號線各專業工作人員正緊鑼密鼓做沖刺準備。而伴隨“小藍”電客車正線試跑,地鐵司機也正式登場了。據了解,共有131名地鐵司機將為3號線服務,在通車前還要經過培訓,上千公里試駕,試運營評審等工作才可正式上崗,今天就讓記者帶著大家揭秘3號線地鐵司機背后的故事。
每天12個小時地下試車
一趟下來進行上千次指令操作
96年出生的宋孫伯羽是3號線131名地鐵司機的其中一位,雖然年齡小,但已經是一名真正的地鐵“老司機”。作為從1號線轉線來的他,宋孫伯羽已有安全駕駛里程1.7萬公里,從轉線到3號線負責“小藍”駕駛,宋孫伯羽就一直進行培訓、試車、配合調試等工作。
據了解,為使泉城市民早日享受3號線帶來的便捷,濟南地鐵3號線建設周期提前了15個月,對于宋孫伯羽他們來說,熟悉線路和電客車的時間也同樣縮短了15個月。時間緊,任務重,成為地鐵司機工作的難點。
“距離3號線通車的日子越來越近,為保證運營后能夠安全駕駛列車,我們司機每天都在進行正線試車工作。”宋孫伯羽說,現在司機班組分為4班兩運轉,從早8點到晚8點,一天12個小時都要進行駕駛練習,而且每天都是這樣。“通常早上6點多就要到達車輛段,同上一班司機進行運行結果的交底,再進行接下來的試車。平時吃飯、休息全部是在車上,因為3號線全程位于地下,所以經常會有同事好幾天都看不到太陽。”

“平時的工作除了開車,還需要在每天的試車中還需要進行“手指口呼”的動作指令上千次。”宋孫伯羽說,當在行車過程中看到信號機時,會進行手指指向信號機,同時說出來信號機顏色,再進行下一步操作。上千次的指令操作會時刻讓司機時刻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保證未來乘客乘車安全。
駕駛“小藍”要從學生抓起
5000公里駕駛里程,跑完再上崗
據了解,3號線電客車“小藍”雖然同壹號線“小R”同為“B2”型電客車,但“小R”多出2節編組,可容納1460人。車身增加,承載的乘客也就多了。為保證乘客安全運行,對司機要求也變高。那么,3號線地鐵司機是由哪些人員組成呢?
濟南軌道交通集團第一運營公司車輛部乘務三中心主任孫嘉告訴記者,目前3號線司機共有131人。
“在3號線的司機人員中,訂單生可謂是中堅力量,訂單生雖說是剛走出大學校門的95后,但是地鐵經驗卻是非常豐富的,從入學起,所學、所看、所練都是與地鐵駕駛相關的”,而且每一個調試機班均配備一位從業多年的帶隊司機來指導,每個電客車隊的司機隊長安駕駛里程平均約為20萬公里,現場對調試司機進行現場指導、監控、確保行車安全。
作為訂單生的宋孫伯羽告訴記者,因為大學入學時就是訂單生,所以從入學,就已開始學習電客車的駕駛運行理論、實操模擬等專業課程,同時也去其他城市進行實習。“大學三年期間學校一直以專業的電客車司機進行培養。”
“因為地鐵駕駛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性,所以在篩選方面設置的條件較為嚴苛,須有一定地鐵經驗,如社會招聘的地鐵司機通常都有幾萬公里的地鐵駕駛經驗,和本線1000公里的駕駛里程才可。而訂單生也需要在本線上有5000公里的駕駛里程才可。”孫嘉說,除此之外,司機在上崗前還要經過一系列嚴格考核才可正式成為一名地鐵司機。
650個學時強化提升后再實踐
嚴格按照司機標準化進行
據記者了解,9月12日,濟南軌道交通集團物資管理部、運營公司、車輛供應方完成了首批8列車的交接,這標志著這8輛車全部交付運營,未來都需要由地鐵司機進行駕駛運行。那么臨近通車,地鐵司機們準備得咋樣了?
目前現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進行地鐵司機駕駛練習,提升人機配合。“需要司機把線路圖默寫默背,熟記3號線線路信號機的編號,道岔位置,曲線位置、坡道位置等,整個提升過程不低于650個學時。” 孫嘉說。

3號線列車“小藍”不光在承載能力上同一號線“小R”不同,在系統方面也不同。“小藍”信號系統采用卡斯柯系統,操作界面、圖標等同一號線系統不一樣,因此需要讓司機通過培訓來熟知信號系統。
除此之外,地鐵司機還需要配合檢修、信號、機電等專業進行調試,來測試小藍的在不同的條件下的性能,“司機要配合“小藍”進行空車、定員、滿員的多重訓練,由于試車階段,“小藍”車廂不準載人,因此工作人員會在車廂按照一定比例放置沙袋來模擬乘客乘車。“孫嘉說。“車廂載客的標準是,每列電客車定員為1460人,超員為1982人,每人體重按60公斤重量來配置沙袋。”
在平時的試車調試中,還會重點進行不同時速的緊急制動性能調試,能夠最大程度保障乘客安全”。
現階段,“小藍”處在通車準備階段,地鐵司機完全按照列車運行圖進行行車駕駛,3號線沿線每一站都要練習停靠。未來,在工作中將會嚴格遵照司機標準化作業訓練,按正式運營載客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