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濟寧市第十屆鄰居節暨任城區第十四屆“運河之都”鄰居節開幕,濟陽街道表彰第四屆道德楷模。除了鄰里準備的精彩紛呈的節目,還展示了一群老媽媽們親手縫制的國旗,讓鄰里一家親開出文明花。

  這面五星紅旗

  由56位媽媽縫制

  在濟陽街道,有這么一群老媽媽,他們義務幫助年輕人縫制棉襖,發揚鄰里互助的精神,隨著國慶的到來,他們也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獻給祖國,一面縫制的五星紅旗。

  鄰居節上,一面耗費工時63天,穿插33686針縫制而成的五星紅旗由濟陽街道“老媽媽愛心針線坊”,這面國旗是由56位平均年齡70歲的老媽媽縫制而成的。說起這段國旗的縫制,還有一段曲折的小故事。

  “我們向居委會匯報完想法后,馬上聯系其它的老媽媽開始縫制,正打算全力趕工時,發現縫制紅旗用的紅線買不到。”‘老媽媽愛心針線坊’的楊阿姨告訴記者,市面上賣的毛線顏色都不正,老媽媽們只能在自己家里、鄰里家里找一下資源。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壓箱底的毛線都拿出來了,毛線湊得夠繡好幾面國旗的。

  表彰道德模范

  傳遞初心力量

  4位熱心公益類,5位孝老愛親、見義勇為類濟陽街道第四屆道德楷模接受了表彰。濟陽街道濟陽大街社區居民王鳳芝是他們當中的一員。因為無微不至的照顧因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得到了社區居民的認可。

  2013年,王鳳芝的婆婆查出乳腺癌晚期,在醫院接受治療的九個月里,王鳳芝對婆婆的照顧無微不至,百般用心。婆婆出院后,王鳳芝絲毫沒有懈怠,一照顧就是6年。

  “我的工作比較忙,照顧母親的擔子就落在了愛人的身上,她一直任勞任怨,對母親身影不離。”王鳳芝的愛人楊先生表示,現在母親見人就夸兒媳好,在愛人的感染下,自己的孩子也十分孝順。

  在9位道德楷模里,有為了小區環境每天撿拾垃圾的社區居民,有勇救落水兒童的飯店老板,有時刻宣講祖國的退休教師……他們都是平凡的市民,但用不平凡的行動守護了“初心”力量。

  和諧鄰里一家親,鄰里情誼比蜜甜。在一年年的鄰居節舉辦中,鄰里感情得到了增進,社區的正能量得到了傳播。“自從鄰居節舉辦以來,感覺鄰里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近了,走在小區都相互打個招呼,有個困難都可以相互幫助。”來自運河小區的龐英華阿姨表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見習記者 魏聲遠 通訊員 范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