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上午,煙臺機場迎來第1000萬名旅客,成為內地第39家旅客吞吐量過千萬的機場,正式跨入大型機場行列。目前煙臺機場運營航空公司37家,停場過夜飛機21架,開通航線170條,國內通航城市78個,國際地區通航城市16個。


圖為為機場工作人員獻花。
作為環渤海經濟圈內重要節點城市、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骨干城市,煙臺市的定位和輻射能力為機場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984年6月15日,中國民用航空煙臺站成立。
2004年12月30日,煙臺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萬人次。
2015年5月28日煙臺機場轉場至蓬萊。轉場后,以建設“面向東北亞的區域樞紐機場”為目標,科學謀劃、奮發作為,201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萬人次。2017年以來,更是實現了旅客吞吐量三年翻倍的跨越式發展,逐步形成了“面向日韓、貫通南北、連接西北、輻射西南”的航線網絡格局。機場的快速發展對現有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10月,煙臺蓬萊國際機場二期擴建籌備工作正式啟動,計劃2020年開工建設,新建17.2萬平方米T2航站樓、33個近機位及相關配套工程。

據悉,煙臺機場積極推動市政府與東航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東航聯合開發“海上絲綢之路-啟航煙臺”航空旅游品牌項目,打造機場、航空公司、旅行社“三位一體”的營銷體系;深挖異地客源市場,與攜程、同程等線上電商開展合作,利用其大數據優勢推出空空中轉、空地中轉等精準營銷模式,并成為省內首家獲批民航局開展跨航司中轉服務的機場,推出“六免、四優、雙尊享” 的旅客中轉優惠服務;與順豐快遞和郵政航空合作開通櫻桃貨機,形成“果農-電商-快遞-空運-客戶”24小時鮮果快運的“互聯網+”運輸鏈,首創鮮果電商銷售快運模式。全年航班架次、旅客吞吐量和貨運吞吐量三大指標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