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濟南市上下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等重大機遇,全市經濟總量從一季度同比回落4.4%到半年增長0.7%,再到三季度增長3.1%,經濟運行企穩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濟南市統計局黨組副書記、市社會經濟調查中心主任唐軍表示,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回暖,工業、外貿等領域均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工業強市戰略效果顯現,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較上半年、一季度分別提高6.4、14.1個百分點,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0.2、8.5個百分點。三季度單季增長24.1%,較二季度(12%)、一季度(-2.7%)分別提高12.1、26.8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增速高于20%,連續6個月增速高于10%。從增長面看,41個大類行業中,22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為53.7%,實現增長的行業占全市比重為69.7%,增長面與增加值占比分別較上半年提高4.9、1.2個百分點。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2.3%,扛起了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大旗。

對外貿易成績亮眼,在當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多,風險挑戰復雜嚴峻的不利形勢下,進出口總額自二季度以來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其中,進口總額487.4億元,增長45.9%;出口總額579.9億元,增長23.1%,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財政金融運行穩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04.7億元,增長1.1%,分別高于全國、全省7.5、3.2個百分點。三季度單季收入201.5億元,增長3.4%,較半年提高3.3個百分點。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均保持在兩萬億以上。財政金融的平穩運行夯實了經濟發展“穩”的基礎。
消費回補加快步伐,前三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4.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3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6%,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全市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零售額93.6億元,同比增長16.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18.5%,增速比二季度提高13.7個百分點,線上占比有所提升。另外,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倍;智能手機零售額同比增長9.2%。其中,三季度分別增長20.3%和12.1%。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當季增長4.1%,增速比二季度提高15.9個百分點,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長明顯。在車展促銷以及各項補貼政策的推動下,汽車類商品的銷售明顯改善。前三季度,全市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商品實現零售額325.1億元,同比增長2.7%,較上半年提高12.1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40.9%。三季度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7.3%,增速比二季度提高24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1.5倍。需求端特別是消費市場的逐步復蘇,有助于提振生產,增強企業信心,促進整個經濟實現良性循環。
唐軍介紹,在今年以來,特別是進入下半年以來,加速回暖復蘇的領域在不斷擴展,從金融、工業等逐步擴展到消費與服務業。總的看,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形勢下,經濟運行穩住了陣腳,超出預期,實屬不易。從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主要經濟指標表現等方面來看,濟南市經濟具有延續復蘇的條件和基礎,全年走勢有望進一步向好。
“但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住宿、餐飲等一些累計指標還處在下行區間,仍在恢復階段。另外,當前全球疫情仍然處于蔓延趨勢,內外環境仍然具有較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需要隨時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仍需進一步加大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政策支持力度,鞏固持續復蘇向好的基礎。”唐軍表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