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紹亭

  12月9日,在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半堤鎮花園村的胡蘿卜地里,綠纓茵茵,車輛往來如梭,胡蘿卜隨著機器的深耕而翻出,村民分揀、封袋、裝車,忙得不亦樂乎。“現在,質量好一些的胡蘿卜每斤價格是1元,鎮上的脫水蔬菜公司定點收購,一畝地能產一萬斤,整體算下來收入還不錯。”種植戶曲廣詩說。

  該脫水蔬菜公司是半堤鎮扶貧“龍頭企業”,鎮政府整合1000余萬元扶貧資金,擴大了該公司的脫水蔬菜加工生產線。這樣一來,讓公司為群眾的蔬菜銷路“托底”,既擴大了市場需求,也穩定了蔬菜價格,調控作用逐步凸顯。

  半堤鎮胡蘿卜收獲的場景

  “半堤鎮是棕色沙質土壤,種出來的胡蘿卜個頭大、果形好,口感純正,我們烘干后塑封成方便面的料包,很有市場前景,現在已遠銷全國各地。2020年我們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52億元,利稅5000萬元,吸納剩余勞動力400余人。”公司負責人李佳玲說。

  蔬菜種植是半堤鎮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花園村的蘆筍和胡蘿卜,周莊村的大棚蔬菜,劉平坊的大頭菜,遠近聞名,但受價格制約因素太大,“豐產不豐收”的年景時常有。“為此,半堤鎮創新引入了‘企業+扶貧基地+農戶’模式,以扶貧基地為依托,發展‘訂單農業’,企業在提供農資和技術的同時,以保護價收購農產品,大大降低了價格風險。”鎮黨委書記陳啟志說。

  2020年半堤鎮的胡蘿卜種植面積達600公頃,總產量4.5萬噸,產值近億元,實現農民人均收入5000元。胡蘿卜已成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同時,也對地域經濟有較好的輻射作用。

  (稿件原載于2020年12月12日《菏澤日報》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