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玉志在會上作工作報告時表示,2020年山東住建取得了疫情防控和住建事業發展的雙勝利。

  65萬物業人堅守防疫一線

  階段性減輕企業負擔39億元

  全省40余萬城鄉環衛工人堅守崗位,65萬物業工作人員為2.7萬個小區提供排查測溫、消毒消殺等服務,市政公用行業18余萬職工加強巡檢維護,為居民日常生活、企業生產和抗擊疫情提供了堅實保障。

  加強疫情期間政策扶持,推行保函保險代替保證金,調整延長企業資質有效期,實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和住房公積金緩交政策,階段性減輕企業負擔39億元。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1.8%

  建立流動人口居住登記網絡申報平臺

  “預計2020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1.8%,比2015年提高4.8個百分點,處于城鎮化較快發展的中后期?!蓖跤裰菊f,山東新型城鎮化發展邁入新階段,編制沿黃9市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監測指標體系,濟南、青島都市圈發展戰略研究成果通過專家評審,分別召開膠東5市、魯南4市住房城鄉建設一體化發展會議,區域協調聯動機制不斷健全。

  建立流動人口居住登記網絡申報平臺,登記流動人口1100萬人,累計發放居住證800余萬張。扎實推進城鄉融合試驗區建設,出臺創建方案,開展試點任務。

  住房條件大幅改善

  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37.1平方米

  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群眾住房條件大幅改善,2019年底,全省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7.1平方米。

  全省棚戶區改造新開工14.75萬套,基本建成20.38萬套。開工改造老舊小區項目1745個、50.8萬戶。發放住房租賃補貼5.05萬戶,完成率151%。16設區市公租房信息系統實現數據共享,錄入房源20.1萬套、在保家庭16.6萬戶。全域推進“齊魯紅色物業”建設,居民小區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77.8%。提升公積金服務線上辦理能力,1-11月份,住房公積金繳存1303億元、增長9.8%。

  城市發展向內涵提升

  國家園林城市數量居全國首位

  “開展城市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城市發展轉向內涵提升階段?!蓖跤裰菊f。2020年,山東扎實開展城市品質提升行動。啟動29個試點片區建設,評選亮點特色項目、案例79個。16設區市均編制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并組織實施。威海精致城市建設取得新進展,成功創建全國首個“美麗城市”建設試點。

  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預計全年完成城市建設投資1560億元,同比增長3.8%。2019年底,全省設區城市和縣城實有道路長度5.9萬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積24.5平方米。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計建成綜合管廊620公里、海綿城市1659平方公里,均位居全國前列。

  建改造各類城市雨污管網1.29萬公里,累計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328座,形成污水處理能力1686萬噸/日。累計建成生活垃圾處理廠(場)133座,總處理能力8.61萬噸/日。16設區市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制定支持公共停車場建設5項措施,新增公共停車位3.5萬個。

  城市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出臺市容市貌、環境衛生、戶外廣告、城市照明等6個精細化管理標準;強化數字化平臺支撐,濟南、青島等14個設區市與省級數字化城管平臺完成對接,12個與住建部平臺聯網,94個市、縣(市)數字城管平臺通過驗收。加強城市園林綠化,累計建成城市綠道4600公里,所有市縣均達到省級園林城市(縣城)標準,設區市實現國家園林城市全覆蓋,國家園林城市數量居全國第一。頒布實施《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出臺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評估工作方案,完成20座名城和部分名鎮、名村保護評估。

  此外,城鄉生活垃圾分類進展順利。省及16市均出臺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濟南等3個國家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扎實推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系統。

  房地產市場運行平穩

  前11月房地產銷售1.15億平

  山東房地產市場運行平穩。1-11月份,全省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8669億元、增長9.1%,銷售面積1.15億平方米、增長2.1%,分別高于全國平均增速2.3個、0.8個百分點。

  省政府召開建筑業發展大會,印發促進建筑業改革發展十六條意見,山東建筑業發展活力日益增強,預計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45萬億,同比增長約2%。王玉志說,山東建筑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繳納稅收占全省稅收的比重均保持在6%以上,帶動了上下游50多個產業發展,每年為社會提供300多萬個就業崗位。企業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特級企業達到45家,12家企業榮登全省民營企業百強榜。

  頒布《山東省綠色建筑促進辦法》,綠色建筑創建三年行動扎實推進,在全國各省區率先執行公共建筑節能72.5%設計標準。1-11月份,全省新建綠色建筑1.06億平方米、增長17.4%,新開工裝配式建筑2968萬平方米、增長48.7%。創新推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發展,印發“1+N”政策體系,有關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成功舉辦第五屆綠博會和裝配式建筑高峰論壇。入選國家建筑業綜合改革、鋼結構裝配式住宅試點省,創建裝配式建筑國家級示范城市7個、產業基地34個。

  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持續強化,啟動住宅工程質量信息公示試點,成為全國3個試點省之一。在國家對省級政府質量工作考核中,山東省工程質量得分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推薦魯班獎工程11項、國家優質工程28項,數量再創新高。城市建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深入開展,住建部推廣山東省施工安全監管經驗做法。

  上合峰會場館、城市道橋等一批大型公建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高質量建成投用,創出了“山東速度”和“齊魯建造”品牌。

  112個鎮進入全國千強

  農村地區510萬戶完成改暖

  深入開展小城鎮示范提升行動,2019年112個鎮進入全國千強,鎮區人口超過10萬的鎮達到9個,創建國家特色小城鎮22個。

  全省3.33萬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6月底前全部完成,其中2.45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5月底前完成。改造農村戶廁23.5萬戶,建設改造自然村公廁1.25萬個。深入開展美麗村居建設,完成第一批56個省級試點驗收,開展第二批100個試點年度評估,形成第三批150個試點建議名單。

  扎實開展清潔取暖建設攻堅,7個傳輸通道城市全部入選國家冬季清潔取暖試點,農村地區完成改暖510萬戶。城市(縣城)新增集中供熱面積7817萬平方米,完工率119%。農村地區完成“氣代煤”“電代煤”等清潔取暖改造216.4萬戶,完工率101%。累計改造農村戶廁1090萬戶,普及率達到90%以上。

  深化改革優化住建營商環境

  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壓減至100個工作日內

  著力抓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系統互聯互通,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減到100個工作日以內,其中簡易低風險項目壓縮到20個工作日以內。

  開展簡化水氣暖報裝行動,供水供氣供熱報裝時間分別壓減到7個、10個、25個工作日。在省級行政許可事項下放至濟青煙基礎上,擴大到其他13設區市和部分功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