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展望‘十四五’”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五場,邀請省衛生健康委主要負責同志等介紹“十四五”時期山東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點任務和舉措。

  發布會上記者提問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保障群眾衛生健康需求的基礎,請問我省將如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

  省衛生健康委黨組副書記、省疾控中心黨委書記馬立新回答:讓群眾在家門口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始終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和目標。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從以下3個方面推動基層衛生健康工作加快發展。

  一是著力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檔升級。去年7月,經省政府同意,我委會同8部門聯合印發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行動三年規劃》,提出了到2023年6月底縣、鄉、村三級基層衛生體系建設總體目標和年度任務,我們將有重點、有計劃、按步驟推動落實落地。縣級機構,今年80%以上的縣(市)綜合醫院和30%以上的縣(市)中醫醫院達到國家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到明年底分別達到85%和45%;到2023年規劃期滿分別達到90%和60%。鄉鎮社區,今年70%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最新頒布的基本標準,15%達到推薦標準;到明年年底分別達到90%和18%;到2023年上半年全部達到國家基本標準,20%以上達到國家推薦標準。同時在涉農縣(市、區),支持200所鄉鎮衛生院將服務能力提升到二級醫院標準,打造成為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構建農村地區30分鐘重點疾病救治服務圈;在城區全面推進社區醫院建設,以縣區為單位實現全覆蓋。村衛生室,在服務實現全覆蓋的基礎上,全面加強硬件設施建設,設備全部配備到位。今年,村衛生室設備配備已列入“六穩”“六保”促進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年底前將建成省級示范村衛生室500個、市級3000個。

  二是著力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用好“縣招鄉用”“鄉管村用”、基層高級崗位比例達到20%等政策,提高基層崗位吸引力,將基層機構空編率降至5%以下。強化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人員配備,每個鄉鎮衛生院專兼職公共衛生醫師不低于1名。穩定優化鄉村醫生隊伍,將具備專科及以上學歷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比例提升到50%以上,持續提高鄉村醫生收入,推動鄉村醫生以靈活就業方式參加職工養老保險。落實“兩個允許”,提高基層人員待遇,推動基層機構人員收入逐步達到縣級醫院同職級人員水平。發揮好齊魯基層名醫帶動作用,按照每兩年評選100名的規模加快推進。持續發揮二級以上醫院對基層人才的培養帶動作用,擴大“業務院長”選派規模,鼓勵和引導二級以上醫院臨床醫師到基層設立工作室,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加快實現“小病不出鄉村、大病不出縣”。

  三是著力提升縣域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加快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以“縣強、鄉活、村穩、上下聯、信息通”為目標,強化縣域資源統籌,優化資源配置,引導優勢資源下沉,在“強縣域”的同時“強基層”。啟動實施“三高共管(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六病同防(冠心病、腦卒中、腎病綜合征、眼底病變、周圍神經病變、周圍血管病變)”醫防融合服務,今年將在58個縣(市、區)先行試點,逐步在全省推開,整體提升縣域常見病、多發病服務能力。大力推進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癌癥“六大中心”建設,到“十四五”末實現縣域全覆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賦能基層,將遠程心電、遠程會診、藥品供應保障等遠程醫療服務,延伸到全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中心村衛生室,提升基層醫療服務管理同質化水平。

  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永遠沒有止境、也永遠不能停步,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我們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以基層為重點”的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扛牢政府辦醫主體責任,著力構建優質高效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做好做優老百姓家門口的服務,不斷增強居民獲得感和滿意度,夯實健康強省建設的基層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