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之前,全國各地為企業退休人員增加的養老金基本已經到賬,但是由于陜西今年養老金增長政策和去年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雖然養老金增加了,但是卻引來一片反對聲。為什么增加了養老金,企業工人不但一點沒高興起來,反而批評聲一片?
拿出陜西今年的養老金增長方案和去年進行對比,公眾自然就會明白為什么今年陜西的土政策遭到大多數企業退休工人的強烈反對了。
先拿工人普調這一政策進行對比,70歲以下職工去年普漲100元,今年普漲80元,減少20%;80歲以上去年漲230元,今年為150元,漸少30%。工齡去年每年4元,今年減為3元,漸少25%。上海企業退休工人人均增加15%,陜西10%雖然少點,可是企業退休工人普遍還要比去年減少25%的收入,增幅普遍達不到本人工資的10%。
再看看高職的傾斜政策,去年除了普漲之外,正高職每月再傾斜180元,今年增加到290元;副高職去年160元,今年增加到260元。比去年增長了40%多。一減一加,一反一正,工人和高職僅今年和去年差距就達到60%以上,這正是大多數人強烈反對的最主要原因。是有失公平在現行政策上的真實具體突出的體現。
全國養老金雙軌制問題為什么受到激烈抨擊,改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就是因為養老金政策有失公平。差距過大,國家有關部門已經表態要著手養老金改革,縮小差距,盡管沒有實際行動,但態度是明確堅決的。
可是現行很多政策和呼聲很高的養老金統一政策背離的卻越來越遠,讓人感到難以理解和十分擔憂。過去的養老金政策已經證明錯了,現行的養老金政策就不能繼續再錯,而且要不斷糾偏和改進,可是從各地增加養老金的現行政策來看,不但沒有注意縮小原有差距反而繼續增加差距和產生新的差距。
縱觀各地養老金增加方案,普遍存在新的不公平和不公平繼續擴大的趨勢,最嚴重的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增長和在職人員同步增加的不公平辦法,產生了企業退休人員連長九年抵不上這些人群一次的漲幅的惡果;再就是企退人員增加養老金的適度傾斜政策,使得高職人員和工人的增漲差距產生了巨大懸殊,如此下去,就會在企退人員中繼續產生新的養老金雙軌制。
各地企退人員養老金調整辦法基本大致分兩部分進行,一是普調,就是普調金額加上繳費工齡金額。二是傾斜,包括年齡傾斜和職稱傾斜、軍干傾斜、偏低傾斜等政策。目前反映最強烈的是職稱傾斜過多的問題,上海向正高職傾斜500元,遼寧450元,陜西290元。僅傾斜部分就普遍遠遠高出普調標準,高職增漲金額高出工人普調金額一倍以上。
相比之下北京的政策較合理一些,他注意了盡量公平的問題,大幅度提高低于平均養老金標準人員的增長幅度。壓低高職人員的傾斜幅度,高職增加220元,在全國較低,體現了提低控高的政策思路。最差的是陜西,采取降低工人的養老金來補貼高職的養老金調整辦法,受到激烈抨擊與反對。一是有失公平,蔑視勞動者,在企業內部加大退休金差距,制造新的不公平。二是即使想提高高職收入,可以想別的辦法,也不能降低工人的收入來增加高職的收入。用多數人的損失來增加少數人的利益。
現在對于各地政府部門的官員的政績考核越來越嚴格,像環保、房價調控等都已納入政績考核的范疇,那么像收入分配、養老金增長等重要民生政策制定的合理不合理,公平不公平更應該經過公眾評議和打分納入對各級政府官員政績考核的范疇,而且應該成為主要指標和依據。用權力管住制定政策中出現的不合理現象。